第十七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内云计算专家赵淦森教授:

从“放牛娃”到云计算专家的一路突围

2015-06-03 21:09:39
赵淦森

2008年年初,赵淦森从英国回国了

“嫦娥一号”升空时,正在泰晤士河旁的甲骨文公司工作的赵淦森在外国同事的赞叹声中有些失落,“你发现一样是黄皮肤、黑头发,但卫星升空这件事跟你却没什么关系,你和老外一样只是看看电视新闻。”

四个月后,他辞去技术总监和总工程师的职务时,同事们觉得难以想象:赵竟在未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决定回国。赵淦森拒绝了甲骨文公司提供的在深圳分公司工作的机会。他想,回国就是为了不给老外打工。

                                          (赵淦森)

让赵淦森对回国一事魂牵梦萦的还有父母。他坦言他是父母心头的牵挂,当父母需要他而他身处异国时,内心愧疚的他一直希望能够回报父母。

在中山大学任职2年后,赵淦森于2010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华南师大计算机学院,开始在华南师大的教学与科研生活。现在,他已将家人接来广州团圆。

 

在云计算浪潮来临前努力干活

在赵淦森的研究室里挂着一张他和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合照,那是2013年骆家辉邀请他参加和美国IT界知名企业的交流晚宴时照的。在他心里,无论是骆家辉的邀请还是后来与西部数据等企业的合作,都从侧面证明了他和团队所做的云计算等研究已得到同行认可。

回国后赵淦森就开始做云计算,但其时云计算尚未成为国人的关注点。从2008年到2010年,赵淦森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大家都觉得很虚”,同行不解为何他花费那么多时间却还没做出东西。

到华师后,云计算开始在国内风行。那时,赵淦森和团队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赵淦森看来,他和团队当时站在风口浪尖,依靠着云计算浪潮来临前的数年准备才抓住机会。

                                    (指导学生处理云计算机数据问题)

云计算的身影已随处可见,从电子邮箱到网盘存储,用户不必拥有硬盘等硬件便可存储资料,足见便捷。对于抽象的云计算,赵淦森自有理解:“就像原来钱是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现在是放在别人口袋,接下来要解决怎样让这笔钱按自己的意愿花销的问题。”

赵淦森和他的团队已解决通过对数据的加密以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当用户把数据加密存在服务器里,需要把数据传达出去时,服务器再次加密,数据经过了两次加密,但到用户手上时却可以用所设的密码轻易打开。赵淦森形容:等于用一把钥匙打开两把锁”,

如今,华师的云计算研究已走在华南其他高校前面,广东省已有多家企业的云计算产品中包含了赵淦森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此,赵淦森坦言:“我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科研成果赢得认可的。”

 

走出一条常人认为不通的路

高中时,赵淦森被同桌嘲弄说,连某一课文的单词都不认得。这番刺激让他决心超越同桌。那个学期,他把新概念英语的两册书背完。其中一册的96篇课文被“横扫”的同时,该册书也被他“翻得散掉了”。同时他还把全班人的英语辅导书一周内做完。后来,他的英语成绩在年级里是最好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比别人聪明,就我而言,还是靠勤奋。”

                                               (赵淦森在藏民家中)

高考意外失利,赵淦森“阴差阳错”地报读了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进中大之前他很少接触计算机,但宿舍十人,六个初中开始玩电脑,还有一个是高中时信息学竞赛拿过奖。自此,拼命学习又因时间不够而头疼似乎成了赵淦森大学生活里的常态。直至大三,他才开始赶上同学并在研究生阶段超越。回忆大学,赵淦森说:“你要有勇气强迫自己从零开始。”

在英国读博,于他而言又是一次“从零开始”。没有朋友,工作忙碌,他曾试过一个月没跟人说话,吃一个月的饼干;为了省钱,买个睡袋睡在别人宿舍地板上,一个睡袋只要35英镑,住宿一周却要85英镑。那是对赵淦森人生磨砺比较大的一段日子。谈及当时的坚持,他说:“我没有太多后路,选择了之后你不能再回头。”

                                   (研究室里赵淦森与毕业生的合照)

今年5月,赵淦森获颁“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从“放牛娃”到大学生,再到留学读博,最后成为国内云计算专家,他称自己也许“走出了一条一般人觉得不太通的路”。

“我们是从最草根的阶层一步步往上走,我们的科研也是从零做起的。这个奖实际上是对一个走的路并不那么寻常的群体的认同。这条路不容易,但路在脚下,你走就通,不走就不通。希望大家坚持理想刻苦地走下去。”赵淦森说。

 

“我想构造一个更加多元、美好的社会”

2014年春节,赵淦森在微信上发起了一场公益救助。他从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处得知,一名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孩子正等待脐血移植,情况有些危急。于是赵淦森通过微信发出了孩子母亲写的信息,并附上自己的个人信息以提高可信度。信息发出没几天,已经有近30人登记了志愿献血,一家国有银行的技术研发中心还决定年后组织员工集体捐血。这让赵淦森很受感动。

由此事带来的启发,赵淦森着手探讨科技与公益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他正与团省委联系开展公益讲坛。赵淦森计划动员自己认识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免费开放,来者出示捐血证即可入场。赵淦森还尝试联系企业免费提供场地,整个流程不与金钱挂钩。“比如有三十个专家,每人讲一次课,每次课如果有十个人捐血,就共有三百个人捐血,就至少支持了十个人做移植,这是很好的事情。”赵淦森解释。

                              (赵淦森讲解互联网时代的医院转型之道)

此外,他还参加一个关注街头流浪人的组织,逢周三晚给解放路上的流浪者带去食物和衣服,还会帮他们找工作。赵淦森说:“一个要饭的人不小心踩到你,你会想到他饿得抬不起头,会扶他去买东西吃。”这是他向往的社会氛围,“公益是要大家一起出力的,在社会上构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大家相处就会好一点”。

 

优秀的人总要忙碌,忙碌才能变优秀

赵淦森给学生上课时喜欢角色互换。研究生上课时,他坐在台下,让学生站讲坛做展示,由他来提问,直到他没有问题可再问时,学生才通过了他的考查。喜欢与学生互动的赵淦森笑称:“我希望弄个指标,在研究室里挂上屏幕,像打游戏一样,学生每天都会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自认是工作狂的赵淦森也知道他的学生很忙,平常压力也很大。他曾有三个星期每晚坐在研究室里工作,直到院楼大门将关门时才离开,学生们都不好意思提前走。其实严格的赵淦森也被学生体贴着,曾有一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赵淦森批改过后“红字多过黑字”,每周易稿一次。但让赵淦森惊讶的是,这名研究生却给他发信息说:“老师,你要hold住,我会坚持的。”

                                (赵淦森指导学生研究问题)

优秀的人总是要忙的,忙碌才有机会变得优秀。这是赵淦森和高中恩师交谈时悟到的道理。“做研究或做人,是要有提前准备量的。因为勤奋,所以有时间提前做其他相应的工作,所以项目启动时我们就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他解释道。今年大四保研成功的小庄坦言,在赵老师研究室里的人都会自觉地寻找目标和动力,“在这里会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好想法要实现,不会感到很闲。”

作者/通讯员:张晓敏 林繁 黄秋华 欧敏敏 陈沁梓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