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所—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亚太区域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家审计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家庭与妇女儿童事业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政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经验交流分享与论文质量提升”的第八期南粵政治学论坛在大学城校区举办,共有来自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160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参加本次论坛。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廖克环,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万晓宏先后致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文彬,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黄振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万晓宏教授、阮思余副教授、刘劲宇高级实验师、研究生辅导员陈世南出席论坛并作学术评论。
安宁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积极筹备论坛的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她指出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的文本呈现,不仅受到研究生本人、导师及其培养单位的重视,而且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本次论坛邀请优秀的政治学毕业生给低年级的师弟师妹分享硕士论文撰写的经验,她希望这一创新模式能够在全校得到进一步推广。
廖克环指出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阶段所学知识及运用状况的检验,也是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切实提升同学们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他也期望同学们能争取不断创新研究内容,突破固有研究思路,始终奋进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万晓宏首先感谢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教授一直以来对政管学院举办各种活动的支持,同时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提出,南粤政治学论坛通过“高校联动、跨校研讨、学生分享、专家点评”的模式,能有效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升。他对本次论坛的开展予以高度期待,也期待分享的五位同学能够给在座的研究生之后写作学位论文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启发。
在主题分享环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社会管理专业刘雅迪、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林詹妮、政治学理论专业刘琳、国际关系专业黄雪珊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吴婧仪共五位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从‘0’到‘1’:学位论文选题及文献检索”“论文资料整合与时间安排”“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逻辑与技巧”“论文的写作结构与格式规范”和“论文的写作阶段及注意事项”五个主题,从论文的选题、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到撰写论文详细阐述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他们分享的内容详实,结合自身经历,解答了同学们在论文写作及答辩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为与会的低年级研究生提升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提供了有价值有见地的建议。
在专家评论环节,李文彬对这种“传、帮、带”的毕业生分享经验的模式表示赞赏和认可,并希望将这种模式借鉴到自己学院的教学工作之中。他认为硕士论文的写作是要完成“四大工程”:创新工程、系统工程、形象工程、千古工程。此外,他将好的论文总结为六个特质:“小清新,高富美”。“小”即小题大做、小切口,硕士论文不可能是鸿篇巨制,空间、时间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清”即清楚、清晰,题目不能笼统、模糊,表述不能出现歧义。“新”即选题有新意,体现创新意识。“高”则指的是论证要有高度,论文写作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基于讲故事来讲道理。“富”则是资料收集要丰富,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支撑文章。“美”则是文章要有逻辑美感,形式美。
黄振华认为五位同学的分享涉及到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他结合自身从教的经历和所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谈了两点体会和两点经验。他将两点体会归纳为“两方”。首先是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多跟导师沟通和交流,借势借力,依托原来参与过的研究课题或者是参与过的调研,慎重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是找准研究方法。华中师范大学长期以来注重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村庄、乡镇一些具体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来撰写学位论文。随后,黄振华谈了两点经验:一是要把硕士学位论文融入到硕士生涯之中,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是硕士生涯的总结。二是态度是决定学位论文的根本原因。硕士论文对一名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应该认真踏实地把它写好。
万晓宏表示充分感觉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五位同学都对自己的写作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进行了精彩并具有启发意义的分享。同时,他对政治学学科的各位指导老师表示特别的感谢,感谢各导师对研究生们的精心培养和指导。
刘劲宇强调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三大区别。一是研究生一般来说都经历了一次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积累了一定的学术研究经验;二是在撰写学位论文或者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查找文献、搜集材料、运用编辑工具等等,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三是生活阅历肯定会更加丰富,可能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认识和看法。但是,政治学的研究需要跳出常识的理解,带着学科思维、学科视角去了解社会事实,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乃至所谓的社会事实。
阮思余谈了两点感受。首先,五位同学的汇报是研究生三年成果的集中汇报,每一位进行经验分享的同学都在会议手册、公号推送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分享的传说。其次,要学会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一是师生关系。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是相等的,要积极主动跟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二是同学关系。他希望同一个师门的、同一个专业甚至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实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写作、就业和生活三者的关系,对于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大难题,如何将这三者平衡好,需要各位同学高度自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陈世南表示自己是以学习者的心态来参加本次讲座,感谢政治学师生团队给大家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种活动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此外,他提到2020级毕业班的同学们学业生涯很珍贵,希望他们带着研究生三年的美好回忆,对未来就业有更美好的憧憬。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展开热烈交流。关于基础理论、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和理论视角四者的内涵和关系,以及如何避免毕业论文答辩不通过的提问,在场的各位老师都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历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最后的总结环节,在场的专家学者都对本次论坛表示赞赏和肯定,表示今天晚上的分享与交流完全达到了举办论坛的目的和效果。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发扬政治学研究生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营造敢于探索、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切实提升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