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大学生创业者做客“90后创新创业论坛”

为华师学子掀起创业的盖头

2015-05-26 11:02:34
创业挑战杯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浪潮,然而创业是什么模样,从萌生想法到计划落地,其中悲喜无数,颇值得后来者借鉴。5月23日,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师大开幕。作为本次赛事的子活动,4名来自广州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做客“90后创新创业论坛”,为华师学子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

 

创业应是一种超越个人的追求

在韶关下乡走访时,“e村e品”电商平台负责人尹然平问起当地姜的价格。一农民说:“市场上什么价就什么价,我们当了几十年农民还能怎样?”这句话让尹然平很有感触,“农民做了几十年的农活,很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却被他们长期经营农业的思维限制了。”他想利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

(尹然平代领团队下乡考察农产品)

还在本科阶段时,他就和团队成员下乡为农民寻找适合销售的农产品,并尝试教农民通过网络销售他们的农产品。最初只有十几个农民前来听他们开设的培训,他们先用投影仪分析各种概念以及如何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民创下收益后,吸引了其他农民的兴趣,他们团队的行动在农村里逐渐得到认可,并随之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

 

(尹然平团队与农民交流)

当时他们在农村里先培养的一批电子商务带头人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带头人。清远28岁的陈泽善承包的土地已由原来的20亩扩大到120多亩。 

尹然平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有意义的,“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要有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态。”他如是说。

 

从小处着手,抓住社会需求

 “比逗”餐厅创始人刘永杰把团队成员召集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谈理想,而是抓住阿里巴巴的“淘点点”做推广的时机,联系了一家餐厅联合刷单。团队六人用六天时间刷单,赚到了团队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他希望用这个事例告诉在场者,创业要从小事做起。

(“比逗”餐厅大学城分店团队)

“从自己身边的需求做起,在一个小地方撕开裂口之后,再慢慢做大”,“走起旅行”刘马松的观点与刘永杰颇为相似。

大学时刘马松创立了微博“@广州大学生”,开始依靠自媒体推广在线旅游平台,并积累了大量用户,这些用户为他们的团队带来了大量客源。与此同时,团队通过繁多的线下代理商,把营销网络在省内广泛铺开,在毕业游等高峰期曾创下月营业额就达一百万的记录。

(“走起旅行”参加公益骑行)

在组织活动中接触了包车和旅游行业的刘马松发现传统跟团游、自由行已无法让人们更好体验旅行地的生活。于是他提出了“人人成为‘旅游达人’的概念,让旅游玩家通过分享旅游路线与游玩经验,为其他游客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深度体验式旅游的发展。

刘马松坦言自己厌倦了旅游行业常年不换的服务模式,“旅游服务的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这个行业需要补充新的血液,促进更新迭代。”创业需要前瞻性,改变传统行业存在的问题会有困难,但他相信只要抓住社会变化的趋势就不必质疑自己的选择。

 

创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麦栈养生蛋糕的创始人赖嘉宝团队第一年做的产品是月饼,当时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个订单,他们没有投资,自己凑钱生产。临近交货期限,学校方面却告知他们该订单不被批准,于是他的团队开始讨论是否取消订单的生产。

赖嘉宝当时说,“我坚持要生产,我自己承担损失,如果有收益大家一起分。”整个团队沉默了,一个队友对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你刚刚的话没有考虑我们的感受。既然你坚持,那我们陪你冒险,后果我们一起承担。”

听到这句话后,赖嘉宝很后悔,“逞英雄是对团队最大的破坏,团队靠的是齐心协力。”

(赖嘉宝在做蛋糕)

此外,赖嘉宝还分享了他的另一体会: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才能体现团队的素养。与合作者谈加盟时,麦栈全体股东制定了一个门槛,需达到100万的投资额才能合作。但团队里一同事为促进合作,将投资额私下改为90万。虽然考虑到坚持该份合同会对公司信誉有影响,但赖嘉宝却说:“公司选择你作为代表,那你就是代表公司的,所出现的损失也要由团队共同承担。”不能让加盟者认为团队是一盘散沙,是赖当时的想法。

 

不只是筹资,更是筹人

在赖嘉宝眼中,工资结算日对企业员工而言,是 “从月头等到月尾,早早地列好购物清单”,而对运营者来说,则是每个月的“生死宣判日”。赖嘉宝说,“熬过去了,企业就多了一个月的寿命。”

(“麦栈”养生烘焙蛋糕店内)

赖将企业运营形容为“滚轮子”,不管轮子滚得多大,只要停了就是停了。“10家店或100家店,都不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企业停或滚动的问题。再大的企业如果停了,还是没用”,赖嘉宝解释。

如何保持资金顺畅持续地运转是每个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赖嘉宝创业不足两年,便经历了不下四次险些无法发工资的窘境。麦栈店面扩张过快,员工人数增加,导致发放给员工作为工资的资金不足,而试过办担保融资、信用卡套现、抵押贷款等各种方式。

(刘马松分享创业动机)

创业初期,“走起旅行”刘马松及团队在几家投资商中选择了一家符合“在线旅行”背景的投资商,刘马松相信谨慎的选择会对团队未来发展很有帮助。“刚创业时找了一家和自己的行业不相关,甚至完全不懂互联网的投资商,这意义不大,钱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刘马松说道。

(刘永杰在分享如何整合社会资源)

 “比逗”餐厅的刘永杰通过众筹获得创业资金。他更看重股东能否从投资中得到想要的东西,包括参与创业历程,或者通过更多的参与活动以扩宽视野。“我们想要做一种人资合一的尝试,不是单纯筹集资金,是以筹人为核心,附带筹集资金。” 

 

对话创客:

创业要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华南师大新闻社: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创业没有多大关系,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的?

刘永杰:我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这个专业学生大都实在,喜欢钻研。通过三年的学习,我可以把一件事情非常踏实、完整的做出来,包括餐厅装修、菜品调整和人员组织这一块。专业的学习让我形成完整做好一件事的思维模式,而这的确在创业过程中帮助很多,因为在创业一开始就是靠完成一件件事情做起来的。

尹然平: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专业更多是培养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学的东西还是比较浅层的,所学知识能运用到的比例可能很小,它需要你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我学工科时培养了逻辑思维。现在学习经济管理,掌握一种发散性思维。而创业你要想如何把项目做下去,要推销整个商业模式,要想好以后每一步怎么走。没有这种思维训练的话,很难构建一个可行的体系。创业更加需要一学习能力,我有了这种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再加上我的学习方式和头脑风暴,去尝试学习技术就行了。

 

华南师大新闻社:作为创业者,你们是如何理解经验和学历的关系?

赖嘉宝:我们做的是食品行业,讲究食品的手工,设计以及创新理念,而员工来面试,我们从来不问学历。核心板块才需要经验,更多时候我们看中的是你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因为我觉得我们学到的东西绝对不是我们的优势,而即将要学到的东西才是。

刘马松:我想最重要的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积累也很重要。计算机专业的思维对现在的我工作是很有用的,至少在和我的技术人员交流的时候不会有困难。我做了两年旅游,现在是在线旅游,尽管插上了互联网的思维,但其实和我计算机思维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尽量做和经验有关的事情,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就更有竞争力。

 

华南师大新闻社:互联网经营、消费兴起,对此有何看法?在创业中有何运用?

尹然平:我觉得“互联网+”是现在的潮流,很多传统行业都需要互联网思维来拓展业务和实现转型。如果过几年大家习惯了网络消费,而传统行业如农业不用互联网、网络平台、电商重新布局,还在线下销售的话会很危险。现在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互联网消费。我有个构想,就是调动一些资源如导演、电视台、美食赞助商来拍节目,专门针对地方农产品,让大家看看乡下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就是互联网方式去发展农业。

作者/通讯员:张晓敏 兰欣怡 陈佩娴 卢琦 钱双文 陈沁梓 陈林丹 朱俊蕾 丘思琴 胡椹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