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2月24日,副校长陈文海、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谷红丽、教务处副处长赵艺一行调研了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并重点考察了研究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师范生培养的赋能作用。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副院长穆肃陪同并汇报了研究院成立以来在人工智能助推师范生智能实训方面的原创性工作和系列研发成果。
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是打造卓越教师队伍,为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合格后备军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国师范类院校近250所。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阵地,师范院校承担着培育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高质量教师的使命,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怎样的师范生?要怎样培养师范生?”的新挑战和新机遇。2022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响应教育部关于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和强师计划要求,与北京中庆现代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携手共建“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师范生培养的产学研用工作。
胡小勇向陈文海汇报了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画像及应用研究》及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研发的国内第一套面向师范生的智能实训关键技术系统。针对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痛点难点,研究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技能人工诊断模式转变为以AI智能分析与评估为主的智能实训模式,并构建师范生数字画像,从而助力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
陈文海认为研究院能够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新师范”教育战略需求,基地能在短期内将研究积淀迅速转化为技术产品,良好体现了智能化、场景化、创新型的先进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助力解决当前师范院校教学法师资队伍供给不足的难题。陈文海指出,研究院要进一步发挥自主研发优势和扩大成果应用规模,积极服务学校的“新师范”建设,为我校乃至全省、全国师范类院校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贡献出“华师教育人工智能方案”。赵艺、谷红丽表示,基地研发成果对于支撑我校师范生高质量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师范专业中具有很强的落地实用价值。
陈文海等还考察了研究院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集群建设进展,对研究院的乡村智能教育支撑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产学研基地、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进行了工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