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华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研究,推进学校教育历史活化利用,同时配合广东省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7月2日—4日,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重走教育学院、文理学院抗战迁徙路线”活动。
活动通过重走抗战时期学校迁徙路线,探寻办学旧址,访问当地居民,调查学校抗战时期办学旧址建筑留存状况和周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并借此让所有参与的师生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精神传承。
本着多部门协同、多学科交叉的理念,本次活动在校史文化研究中心各成员单位中广泛宣传发动,最终汇集了包括学校档案馆、宣传部、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等单位热衷于校史研究的师生,组成了21人团队前往粤北开展相关活动。活动过程中同时穿插进行抗战时期办学旧址走访、校史讨论和地理科学现场教学研究。
回望抗战时期岁月,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南一批高等院校因受到日军疯狂轰炸而无法上课。学校为尽力保全国家教育之根本,筹划往广西迁移,由此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办学之旅。学校在抗战时期先后迁往广西梧州、广西藤县禤州岛、广西融县、广东乳源县侯公渡、广东连县东陂、广东韶关曲江县桂头镇(今属乳源)、广东罗定榃濮,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先在广州光孝寺暂居,后于1946年9月终于返回石榴岗原址。本次活动主要走访广东乳源县侯公渡、广东韶关曲江县桂头镇(今属乳源)和广东连县东陂三大办学旧址,追溯校史。
7月2日上午,队伍到达韶关市乳源县乳城镇新林屋村。文理学院在乳源侯公渡的办学时间为1939年9月至12月。据记载,1939年8月文理学院从广西融县由湘桂铁路经衡阳转向韶关,再转道至广东乳源侯公渡,当时文理学院本部设在新林屋村的林家祠,附中设在镇溪祠。
接着队伍前往乳源桂头镇——文理学院在乳源桂头镇的办学时间为1942年4月至1944月6月。原址建筑已不存,历史文化学院胡烈箭博士介绍说:“桂头的办学点大概是桂头中学和桂头中心小学这一大片地区,在文理学院和勷勤商学院到来之前,这里几乎都是荒地和山地。”随后师生们前往武江边察看周边自然环境,档案馆副研究馆员陈海平介绍道,"校舍依山傍水,这一段时间是迁徙办学途中条件较好、较为安定的一段,校门设在江的对面,学生平时还会到江里游泳。”
走访桂头镇后,队伍前往抗战时期学生军训集训所在地星子镇以及丹霞地貌风景区金鸡岭。在途中,地理科学学院李鹏副教授进行现场教学,向师生们介绍关于粤北山区典型的地堑、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实地感受在行走中进行着教与学,师生对旧时光中的先辈们不由心生敬佩。据记载,文理学院时期的博地系在搬迁办学过程中,考察了广西北部的苗山和广东北部的瑶山,积累了诸多动植物标本,其中阮镜清教授就曾深入苗山20天以考察苗瑶同胞的生活。
7月3日,队伍到达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旧址——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河丰村进行考察。1951年9月广东省文理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一起组建成华南师范学院。地处湘粤交界的坪石,在70多年前的连天烽火中,迎来了群贤毕至、大师辈出的岁月,引领着当时国内学术的较高水平。
在走访河丰村途中,来自管埠师范学院的何昆亮老师给队伍带来精彩生动的讲解,带领队伍参观“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以及一片以当时师生创作的抗战歌曲的歌词为内容展出的文化墙,并现场演唱歌曲《杜鹃花》:“...哥哥你打胜仗回来,我把杜鹃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头发上。”他富有充沛感情的歌唱让现场的师生们感受到当时抗战时期广东大学生们的心情。
7月4日队伍前往办学旧址遗存丰富的东陂镇走访。东陂镇塘头坪的黄尚书祠和炮楼,是当时文理学院附属中学的旧址;江夏小学是文理学院图书馆(香林寺)旧址的所在地;江夏村黄氏宗祠是文理学院附属小学的旧址。一一参观之后,队伍走入西塘村,文理学院旧址在这里得到完整保存并得以修复。1939年,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搬迁到连县东陂,林砺儒任院长。《资本论》翻译者郭大力应邀于此任教。村内的五福公祠、陈氏宗祠分别作为当时文理学院院本部和生物系的实验室。在走访过程中,一间还原先辈上课场景的开放式课室,吸引了队伍里的学生走进课堂亲身体验,感悟战乱纷飞年代华师先辈潜心治学的艰苦岁月。
7月4日下午,队伍前往最后一站——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参观,学习喀斯特地貌和治理石漠化的相关知识。在“万山朝王”的朦胧美景中,本次“重走教育学院、文理学院抗战迁徙路线”活动圆满结束。
在此次活动中,师生们感受到先辈在战火烽烟中迁徙办学的艰险、始终为民族存亡而育人的坚持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华师先辈师生在峥嵘岁月中“激发昂扬斗志、矢志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华师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华师不断发展的动力源。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小叶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她收获了对校史更为丰富立体的认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她加深了对先辈艰苦迁徙、坚持办学精神的了解,这激励着她要更加刻苦学习以发扬华师“艰苦奋斗”的校训精神。
本次活动为“重走教育学院、文理学院抗战迁徙路线”活动的第一阶段。接下来,校史文化研究中心还将组织探访罗定、兴宁以及广西的几个办学旧址,充实和完善华师历史资料,记叙校史,留住记忆,感悟精神,以育今人。
摄影:万毅 蔡泽鋆 资料图片由校史文化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