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中国教育报:在乡村的700多个日夜,她不只是个体育老师

2021-09-25 17:19:20

运动会上自由奔跑的孩子 拍摄者:王毅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

奥运健儿们用自己的耀眼成绩,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力量。

许多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都出身于农村、

靠着自己的一路拼搏,

最终登顶世界之巅,

这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乡村体育教育的讨论。

乡村孩子,真的像大家传闻的那样,

天赋高、体质强、运动时间长、训练有素吗?

在乡村学校做了两年体育老师的刘璐,

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01

体育,不该只有跑步

刘璐,美丽中国19级项目老师,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

刘璐选择背起行囊,

走进广东汕头潮南区济美小学支教。

具有56年历史的济美小学,

是汕头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

已与美丽中国开展了6年的合作,

支教老师们的薪火相传,

让学校有了青春的活力。

刘璐老师一来,

就成了全校的体育老师。

来之前,刘璐从未想过,

当体育老师,可以这么受欢迎——

一走进孩子们的教室,

总能享受到明星级别的热情高呼:

“啊!体育老师!体育课......”;

课上说的每一句话,

孩子都能牢牢记在心里。

每教一个新的动作,

孩子们都会满操场比着练习;

甚至,当刘璐偶尔不在学校,

孩子们还会数着日子盼她回来。

一回学校,

刘璐马上就能听到外面跑来跑去传递消息的声音:

“体育老师回来了!”

“体育老师在了!”

“体育老师真的在了!”

“走,我带你看体育老师!”

“你看!体育老师!”

然后一堆一堆小脑袋从门口参差不齐地探进来。

作为学校里的“顶流”老师,

刘璐觉得,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这份热情,

其实通通来源于他们对于体育本身的热爱。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集合、跑步、自由活动,

就是孩子们体育课的全部,

他们能接触到的体育活动其实非常有限。

刘璐来了之后,

联系自己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

为孩子们筹来了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品;

带孩子们做起了各种新奇有趣的体育运动:

平板支撑、健美操、趣味跳绳......

华师体科院的捐赠,让孩子们有了崭新的篮球

带孩子们做简单的平板支撑训练

再加上一些“老母亲”般的关怀和教导:

不能光脚、要穿运动鞋、不要做危险的动作......

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

在刘老师的课上,

每种体育运动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温度和灵魂。

有些孩子不喜欢穿鞋,被刘璐一一纠正

刘璐说,当了体育老师之后,

常常能在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同样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里长大,

同样接触不到丰富的体育运动,

但也同样没由来地对体育有一份憧憬和热爱。

等跑进了大学,选了体育专业,

刘璐才意识到体育世界有多么广阔,

自己对体育的理解有多么狭隘。

做全校孩子的体育老师,

对刘璐来讲不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责任——

“这里的孩子们不该和我一样,

他们值得更好的。”

02

体育,也可以很美

很多人说,搞体育嘛,

无非是带学生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篮球,

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但刘璐告诉你,当你足够用心,

体育也可以很美,

体育也可以点燃孩子们的自信、热情和骄傲。

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

自信大方,热情洋溢,活力四射,

让人很难相信

这是一群零基础的乡村孩子所呈现的表演。

这是刘璐在支教学校里成立的健美操队,

从临时组队到最终表演,

只有短短两个月。

刘璐和跳健美操的小队员们

健美操,是刘璐大学时期的专业之一。

在体育课上,

刘璐曾试着把一些健美操的简单动作教给学生,

没想到立刻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模仿和追捧。

在孩子们的热情推动下,

支教最后一个学期,刘璐终于下定决心,

成立一个兴趣班,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动作统统教给孩子们。

招募之前,考虑到练舞场地有限,

刘璐想得很简单:

只选10个左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把他们好好地教出来就行了。

但选拔当天,

看着孩子们非常勇敢、

非常努力地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

看着全校师生都来围观捧场,刘璐很感动。

她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狭隘了——

“对于自己来说,

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兴趣班成员选拔;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

这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够学习舞蹈的机会了。

怎么能只挑那些跳得好的,

而硬生生淘汰另外一批呢?”

平日里很害羞的孩子,也勇敢地参加选拔

思来想去,

刘璐决定留下所有来报名的学生,

把他们分成两个班,

基础好一点、接受能力快一点的在梦想班,

基础稍弱一些的在超越班。

两个班,意味着要付出不止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但这个选择,

为所有喜欢舞蹈的孩子敞开了大门,

这让刘璐很安心。

热爱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专属于她的一份善良和坚持。

教室里,孩子们倍加刻苦地练舞

刘璐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夏天的广东汕头,

气温能达到30多度,教室里闷热而潮湿。

但只要音乐不停,

孩子们就会一直满头大汗地训练,

没人旷课,没人喊累。

这是一种队员间不用言说的默契——刻苦练习,

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开了舞蹈班之后,

刘璐总能在走廊里、操场上,

看到孩子们喊着口令一起练舞的身影。

褪去了最初的生涩和害羞,跳舞,

让她们愈发地自信和骄傲。

有一次,刘璐和她们聊起学习舞蹈后的变化。

孩子们说:“老师,跳舞之后,

我好像比以前更大胆了,更自信了,

会觉得自己很好看了!”

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跳的不好的时候,

谢谢你还是耐心地教我们,

好想一直和你学跳舞。”

那一刻,刘璐觉得自己教的不是跳舞,

而是一种自信、一种美好、

一种敢于欣赏自己的骄傲。

刘璐说,那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03

同学,你的体育是语文老师教的吗

很多人认识刘璐,

都是从她身上的体育标签开始的——

有体育特长、

体育专业毕业、

还在一所乡村小学做了全校的体育老师......

但在支教学校里,

刘璐不光要教体育,

还要带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

因为这个,刘璐常常被朋友调侃:

这下好了,

班级学生的语文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他们不知道,

刘璐对待自己的语文课,

可是比体育课还要较真儿。

很长一段时间,

刘璐的生活里没有休息和娱乐,

一门心思全扑在教学和备课上——

大量查资料、写教案到夜里10点多,

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爬起来继续做PPT,

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提升学生成绩。

学生默写不会、写的不对,

一定要教到全部默写正确才行;

学生不写作业,

一定要留到全部写完才能走。

有些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

考试只能考几分,

刘璐就借来一年级的课本,

从“天、地、人”三个字开始,从头给他们补习。

没完成作业的,放学不要走

体育课上温柔包容,语文课上严厉较真,

这种反差让一些孩子不太适应。

一次诗歌课上,

有学生写了一首小诗,

大概意思是说讲台上的刘老师很严肃。

在作业上看到这首小诗之后,

刘璐很震惊,也很难过,

“原来,在学生眼里,我是这个样子。”

每当这时候,刘璐就会停下来,

不断地反思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不对?

是不是太拼了?

是不是太较真了?

付出这么多真的值得吗?

这一连串问题,

在支教第二年的时候,才慢慢有了答案。

支教第二年,

让刘璐很惊喜、很意外的是,

开始不断有学生拿着自己折的小礼物

徘徊在刘璐房间门口吵着要送给老师,

很快,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就摆满了整个办公桌。

桌上有一封孩子的信让刘璐印象深刻:

老师,谢谢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鼓励我,

谢谢你让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高......

后来,在毕业班的班会上,

大家一起唱《北京东路的日子》,

这是刘璐教给孩子们的最后一首歌。

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

原本是“方丈!我爱你”,

但唱到这儿的时候,

所有的学生都默契地改成了:

“老师!我爱你!”

这让本来在帮他们录视频的刘璐瞬间泪目。

原来,所有的付出和辛苦孩子们都知道、都记得。

不止是孩子。

告别学校的那天,

有个学生的奶奶知道刘璐要走,

一个人起早跑到山上

摘了10多斤的荔枝提到校门口,

让刘老师带着路上吃。

这又让她哭红了眼眶。

“瞬间觉得这两年,值了。”

两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刘璐的语文课上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04

做一盏灯吧

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发光

2019年的上半年,

刘璐还在图书馆写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重点研究如何用体育去阻断我国贫困的代际传递。

但在下半年,

为了一句话“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

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刘璐加入了美丽中国,

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教育和乡村学生带去改变。

家访路上,刘璐和队友与学生的合影

支教的两年,每一个学生家里,

刘璐都去过好几次;

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刘璐都了若指掌,

这让她对自己研究生时期的课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不断提供优质的教育,

才是改变乡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

在美丽中国的这段时光,

让刘璐更坚定了未来继续做好一名老师的决心。

当老师的日子里,刘璐很幸福。

她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盏灯:

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闪闪发光——

她教给学生知识,学生也静静陪她成长;

她为学生付出善意,学生也回报予她温暖和希望。


刚来学校的时候,和学生聊人生,

学生说,我们没有梦想;

离开学校的时候,

学生在作文中补上了后半句:

未来没有梦想,因为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这真是教育最好的样子了。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立于2008年,以“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为愿景。每年前往全国各大高校,招募、选拔、输送有教育理想的中国青年,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带去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教育;同时为长期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13年来,累计为云南、广东、广西、甘肃、福建近390所乡村中小学,输送了超过2,700位青年支教老师,为乡村学生和乡村社区带去积极影响,更实现了“育人· 遇自己”的双向成长和改变。

9月17日,是美丽中国的第五个917支教日。乡村的教育需要年轻力量,乡村的孩子需要优质教育。让我们一起关注支教,关注乡村教育和乡村孩子们的未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KluuaEDr3rUSiWG-ZLc6g

作者/通讯员:中国教育报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