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陈氏太极拳竞赛冠军杜昊滢:

拳里拳外,她一直在备战

2015-03-12 08:50:37
杜昊滢太极拳世界冠军

11月1日晚,四川成都都江堰飞龙体育馆里,第一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之女子陈氏太极拳竞赛拉开序幕。

13.51,一个马来西亚选手听到自己的成绩后,高兴地跳了起来。相比之前的几个选手,这个分数已遥遥领先。接下来上场的是中国队选手杜昊滢,华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全场的目光都投到这个身材高挑的女孩身上,“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的呼声此起彼伏。“当时真的是压力来了”,杜昊滢还没上场,就觉得脑袋已经有些发蒙了。

走上赛场中央,所有的呼声和掌声一时间都停下来,杜昊滢又回到现实。“不能在国际赛场上丢人,只能把这块金牌拿到。”比赛音乐响起,特训练两个多月的招式,行云流水般从她的一举一动中舒展开来。走下台时,直到看到这次国际锦标赛的总裁判对她会心一笑,杜昊滢才松了一口气。

13.70,华师学子杜昊滢以领先马来西亚选手0.19分的成绩,获得女子陈氏太极拳A组的冠军。当中国的国旗因为她的努力和荣誉缓缓升起时,杜昊滢在领奖台上给自己点了个赞。

卫冕冠军后,杜昊滢受到教练组的口头表扬,但马上,她又得与另外五名中国代表队选手一起,继续在训练营里面训练,准备11月3日集体项目的比赛。

11月3日上午,集体项目比赛,中国代表队压轴出场,再次将冠军拿下。

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11月5日下午,杜昊滢飞回广州,紧接着,她又飞到浙江,准备着11月9日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的比赛。这次,她再次蝉联全国锦标赛的冠军。

“在竞技体育里,我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备战比赛。”杜昊滢笑着说。

“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1994年出生的杜昊滢,老家在河南省获嘉县的一个村庄,家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武术世家。“有一次爷爷和他徒弟们比武,我都不知道怎么爷爷怎么出手的,就看时70多岁的爷爷,把一个30多岁的叔叔打下了,当时我觉得非常惊讶。”杜昊滢从小看着爷爷和他的徒弟们打拳,耳濡目染地对武术产生很大的兴趣。

2001年,杜昊滢的哥哥杜宾去北京接受专门的武术培训,抱着“想和哥哥在一起练拳”的心思,昊滢和家里人“死缠烂打”,哭着闹着央求父母让她和哥哥同去,最终父母也拗不过倔强的女儿。

2004年7月,杜昊滢抵达广东东莞,开始了在市队的训练。回想起当时的教练,杜昊滢仍皱着眉头说:“太狠了,真的是太狠了”。“当时我们是一天四练,每天从五点半开始训练,一直训练到晚上将近十点,中间只有用餐的休息时间。”市队高强度的训练持续了三年多,期间没有双休,过年也没得回家。对此,杜昊滢苦涩地笑着说:“我都没有青春叛逆期,直接被教练管的严严实实。”尽管对教练这样高强度和苛刻训练略有不满,杜昊滢依然认为当年的训练“非常有必要”,“这让我相比现在的同龄人,在自律能力和毅力方面更加优秀。当年和她一起训练的小伙伴,如今也都有了各自的成就。

2008年,在教练的安排下,杜昊滢开始太极拳。最开始接触太极拳时,杜昊滢也感到乏味。“当时自己老是在想:这么慢的东西,凭什么让我们练?”尽管心里有疑惑和排斥,杜昊滢还是接受了教练的安排,每天反反复复地练习,从肢体动作上做修正和完善。随着年龄见长经历愈丰,后来杜昊滢慢慢理解了太极拳这种智拳的意义,她越来越强烈地理解到:“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这些理论架构在支撑。”当她真正走进太极拳里面时,她才发觉自己知道了解的和所能做的,真的太少了。”

荣誉结束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

一年后,在一次的省级比赛中,杜昊滢打败当时省队教练、“太极拳王子”王二平的学生,获得第一名的成绩。不久,作为东莞市武术队的前两名,杜昊滢获得了进入省队的机会。

身处省队,杜昊滢并没有任何骄傲的感觉,“前面的姐姐们,常年蝉联全国甚至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我刚进去的时候就是一小孩儿,什么都没有,完全没有骄傲的资格。”

杜昊滢也有骄傲的时候。在2010年全国武术传统套路竞赛中,杜昊滢拿到全国第八的成绩,把省队的一些师姐们都比下去了,这可乐坏了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杜昊滢,“当时觉得自己特了不起。”然而到第二年参加比赛时,杜昊滢原以为自己正常发挥也能拿个全国第八的成绩。但没想到,这次她的成绩是最后一名。

“当时我就明白了,在竞技体育中,没有什么荣誉是一直持续的。随着比赛结束,你的荣誉也就结束在那一刻。”正是由于这个教训,对于此后的每一次获奖,杜昊滢都看淡了许多。

拳里拳外,都认真对待

长期接触太极拳,也慢慢改变了杜昊滢的性格。狮子座的她,要求自己参加比赛都拿到第一,也因此有了一种对名次的执着。然而,太极拳术里讲求的平和之道,很大程度上中和这份执热,让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拳术里,渐渐学着去保持内心平衡。

太极招式同样渗透到杜昊滢的为人处事中。练拳十几年来,杜昊滢亦曾遭受过多次的冷嘲热讽和打击刻薄。曾有过教练当着众人的面,断定她是不成气候的运动员。心里的不平和委屈,杜昊滢通常只是在电话里向母亲诉说,从不多作解释和争辩。“在太极里,是很少有直接对抗的招式,对每一个出击的人,我们都是先接受,把对方的力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力量,然后再推出自己的招式。”

平时,杜昊滢非常注意养生调理身体,为了避免因体重因素而造成训练时容易疲惫的问题,身高172的她长期保持着110多斤的体重。有一次,在一次全国性的比赛前,她每天跑四次步,一次四十多分钟,两个星期下来瘦了14斤,让自己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期以来,她养成了吃素的习惯。“保护和照顾好身体,这是运动员的本分。”

现在,杜昊滢是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杜昊滢希望尽量跟上老师和同学的步伐。“很多课我听不懂也学不会,但坐在课室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收获,总比每天睡大觉好。

对杜昊滢的认真,她的同学林伦深有感触,“和她一起上了那么久的课,我发现她从来都不在课上玩手机。因为她平时是在二沙那边住,有时一天连着都有课上课,中午她也不回去,就在课室里面看书。”有一次杜昊滢突然接到通知,说要她中午赶回二沙训练馆做一些交接工作,临近下午上课时,杜昊滢给他发短信说可能要迟到了。“当时我就和她说不用来了,反正下午只有一门课。但她还是打的过来学校上课。”

“从事体育运动,一定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我非常害怕被人界定为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在大学里,我接触很多在运动队学不到的东西。我常常担心,当大家一起说到某个话题和领悟时,我一点都不懂,一句话都插不上。”在杜昊滢的日程表上,她规定自己每天在训练和上课之余,都要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英语基础差,她就每天上网听英语,学习新概念英语,与大学的小师妹一起约好背单词;专业课程跟不上,她就私下找同学们,寻求帮助。

杜昊滢的努力,也让她在大学里获得朋友的友谊和尊敬。“一开始还只是因为学习和志趣相投,相处久后才发现真的是良师益友。”和杜昊滢一起学习英语的公管师妹曹鑫说,“不仅自己会更加重视学习,而且她为人处世的那份平和与淡定,也会感染到自己。”

每学到一点知识,都会用于实践中

心理学是杜昊滢最感兴趣的一门课,“在书上学到的知识,我会先实践,适合我的会先留下,不适合我的再进行调整。”在她所看过的书里,有个小知识点是讲紧张心理,大意是“你要接受这种紧张的状态,并且相信这种紧张的状态会带给你这种好的成绩。”

在一次全国资格赛中,因为一个冬天都没有好好训练,上场前看着别人的参赛水平,她心里非常紧张,“当时我就想到书上说的,于是我就对着墙说:‘你心理很紧张,这么紧张是因为没有练过,这种紧张是应该的。你要接受这种紧张的状态。’”

每次比赛,杜昊滢都会实践自己所学到的内容。“下一场比赛可能又是另一种状态,原先方法不适用了,那我就再用书上讲到的另一种方法,让自己不断地区找到适合的状态,然后在场上自如地把训练水平发挥出来。”

作者/通讯员:张丹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