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云端调研
今日实地体验
龙华村的干部们与调研组的同学们
亲切畅谈
夏日的风带来了调研的热情与信心
也吹拂着龙华村欣欣向荣的土地
请随我们一起寻访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秘密
一方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干部的带动和奉献。在“广州的后花园”清远市,坐落着一座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龙华村,作为由省级贫困村蜕变而来的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它不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而且生活安逸、欣欣向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在龙华村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村干部的全意付出和初心坚守。
龙华村党总支书记——刘子科
黝黑的面庞,憨厚而热情的笑容,是刘子科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7月24日下午,调研组的同学们在办公室中对刘子科进行了访谈。虽然刘子科已经是龙华村的“一把手”,但他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90后”。在大学毕业后,他先在广州工作了两年,后来在2016年回乡成为了一位年轻干部,从计生专干做起。
说起当年回乡发展的契机,刘子科说道,扶贫工作队在那年的大年初四召开了党员座谈会,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参加座谈会的时候了解到村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好扶贫工作队也鼓励年轻党员回村为家乡做贡献,当即就产生了留在家乡的想法。再加之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就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应聘成为一名计生专干,在龙华村党员大会上先后被选举为党支部副书记和书记。
“省委组织部派驻的扶贫工作队的主要工作,就是一切以党建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刘子科在为同学们讲解省委组织部在龙华村的党建工作时说道,“以前村里的党员大会是每年开一两次的,现在是每个月开一次,党支部组织大家商量,决策更加民主;党支部也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从而让更有实力、更年轻的人能够加入班子里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明白自己的党员身份的意义;党组织也会在群众中表彰优秀党员,宣传党员的优秀事迹,以激发党员的斗志,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拆除一些旧房,党员和村干部就会带头先拆自己的房,以身作则,这样群众的拆房工作就好做了。”
说起兴农合作社,刘子科介绍道,刚到龙华村委工作不久,当时还是计生专干的他,在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始创办兴农合作社,把当地的特产英红九号作为主打产品。刚起步的合作社还只是由几名村干部和党员建立的经济组织,规模还比较小,而且村干部们没有在合作社里为自己开工资,仅仅领取村干部的薪酬,“相当于一个人打两份工”。
在村干部的悉心经营下,合作社的发展渐渐有了起色,收购方式、销售渠道、经营模式、特色品牌等也开始成型。刘书记介绍道,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优势产业帮助贫困的农民、打造属于龙华村自己的英红九号品牌,因此合作社在收购茶青时价格会比市场价要高,而且会在村里进行年底分红;合作社的利润除了被用来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以外,也会用于雇用特殊劳动力作为村里的保洁人员。合作社的英红九号品牌“隅乡情”也在自有的公众号上和电商平台上拥有了销售渠道。合作社发展的过程是非常曲折但又富有意义的。
龙华村党总支副书记——华岳可
初次和华岳可接触,就能感受到他的强干和热忱。他能文能“舞”,在休闲的时候还会给村民和同学们表演一场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他很熟悉龙华村光荣的革命征程,也深度参与了龙华村近几年蜕变的发展历史。
“龙华村最初可以用‘脏、乱、差’三字形容,但是在2016年省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下乡帮助指导后,龙华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书记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入手,介绍龙华村的变化。
在2016年至2018年间,龙华村村民们主动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高峰时期曾出现一年吸收3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的火热现象,最后龙华村党支部共吸收17名优秀青年;许多党员提高了身份意识,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不少村民的认可。扶贫工作队带领着龙华村干部改造和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铺设、河道整治、通水通电等多方面。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还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号召,对原有的村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努力开发红色资源。除此之外,“三清三拆三整”工作的开展,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村民住得舒服,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精神上更加团结。“可以说,龙华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全镇乃至全市都是走在前列的。”华书记自豪地说道。
华岳可重点和我们分享了“龙华村的伟大工程”——13.9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从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龙华村耗费一千三百万元成功整治了常年在村里洪水泛滥的河道。以往汛期一来,漫上村庄的河水浸泡农作物,使村民损失严重,自从河道拓宽、清淤后,基本避免了出现水涝的现象,保障了农村作物产量。但是工作的过程不可能完全顺利。因为河道整治需要村民们让出部分土地和土地上的树木,因此出现了有些村民不理解、不听从村干部的安排,甚至辱骂村干部的现象。华书记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顶住压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村民协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甚至健康受到了影响,但最终还是把成效做出来了,也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肯定。
在访谈的过程中,调研组的同学们注意到华岳可原本是龙华村党支部的正书记,为什么现在却“退居二线”了呢?华岳可对此却很豁达。“之前我是书记,但党要把年轻人培养出来,现在有更优秀的人来了,我是为了整个龙华的发展,不能从我个人的私利入手,所以把我的位置让给更有能力的年轻人,然后退到二线。”华岳可高风亮节和甘居二线的品质非常难得,也让我们看到了龙华村对于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视。
青年人才回乡发展,干部接力服务群众,龙华村的其他干部也都非常优秀,而正是有了一支朝气蓬勃,有理想、有干劲的干部队伍,龙华村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抓住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村的脱胎换骨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