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兰研究中心:娇兰依在人几代

2014-09-07 14:28:58
华师藏宝图

两片花瓣呈葵扇状对开,中间是稍向内卷成柱体并带有“触角”的小花瓣,三足分立的三片花瓣在下方隐隐衬来,这些美丽的兰花乍眼一看仿佛一只只静止的黄蝴蝶和粉红花蝴蝶。这样的秘密花园就在华师校园里,安静地藏在石牌校区高教村附近生物园旁的“国兰研究中心”。 

  这里走出了国内第一位兰花系博士 
  国兰研究中心占地约一个足球场大小,分间为一个大温室、四个小温室和一小块试验田,主要培育、研究国兰——一种我国特有的兰花资源。 
  1987年,潘瑞炽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丘才新共同创建了国兰研究中心,希望促进国兰的科学栽培和大规模繁殖,推进国兰的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那一年,现国兰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叶庆生,就开始跟随潘瑞炽进行兰花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成立国兰研究中心初衷是开展国兰生理、栽培、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二十多年来,叶庆生一直从事兰花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兰花系博士。“它是在植物生理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的,当时的主要成员是潘瑞炽教授、丘才新教授以及一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还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 
  中心内,藤蔓盖顶的干道右侧是一个大温室,拉开滑轨门即有一片“桌上农田”:一米高的桌上,用于培育兰花的花盆和培养皿摆得整整齐齐,同种的兰花都被划分在一个小方块内,恰如一块块微型的田地。 
  与大温室隔路相对的小温室则主要种植种族庞大的石斛属兰花。“现在的国兰研究中心,已不再局限于国兰的研究。”叶庆生介绍,近年来国兰研究中心主要开展石斛兰的生理、组培、栽培和花发育的研究,收集有我国特有的野生石斛种有30多个,最多时超过40个种,我国一大半的石斛品种都能在这里见到。 

  立体种植解决兰花培育难题 
  尽管兰花种类繁多,研究培育却任重道远。叶庆生介绍,兰花身娇难养,只在背阴、通风、不积水的山地附壁而长,珍稀的石斛种更是要在深山的峭壁上才找得到。所以培植兰花时,基质即用于固定根部的材料,尤为重要。通气性、松软度、漏水性能,都需要严格控制。 
  “早些年,中心按照普通植物种植方式培养的兰花,不是吸水过多导致烂根,就是吸收不到氧气而凋败,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叶庆生的1999级研究生冷佳奕回忆,“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兰花有了独特的生存方式——立体种植。”在石斛属温室内,不少兰花与木板捆绑在一起,被悬吊在天花板上,由此兰花的气生根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氧气,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相关科研成果都收集在《国兰生理》一书中,那是潘叶两代学人二十多年来的心血之作。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第二大科,大部分兰科植物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兰(兰属),石斛兰(石斛属),蝴蝶兰(蝴蝶兰属)等,都是国际花卉市场上的重要观赏花卉;药用价值主要是石斛属,如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等。怪不得古人爱兰,称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还把它当作读书人精神气节的象征。 

  偶然的选择改变一生 
  “已经从事兰科植物的研究20多年,自然对兰科植物有一份特殊的亲近感。”叶庆生说。 
  花型形态各异的兰花也同样捕获了冷佳奕的心,研究兰花的生理生态也成了有趣的事。谈起在国兰研究中心的那些年,冷佳奕感慨万千。叶庆生每日都会带领着研究生在温室棚内培土育种,每月去花卉市场,了解兰花的动态。 
  毕业后,冷佳奕总会不自觉地走到国兰研究中心里来,瞧瞧各种各样的兰花。中心工作人员们已不把她当做外人 “就算现在不再从事和兰花相关的工作,也会到花卉市场走走,上网搜资料时也会不经意地输入‘兰花’这两个字,平日也总喜欢跟别人分享花卉养植的心得,这种对兰花的爱怕是一生也戒不掉的。” 
  这天傍晚,冷老师又一次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穿过藤蔓盖顶的过道,来到国兰研究中心的温室棚,指点着儿子欣赏那点点兰花。这里有兰,更有三十年来不断传承的爱兰之情。

  (本报记者 周颖红 王正邦 黄静仪 张一帆)

作者/通讯员:黄静仪 周颖红 王正邦 张一帆 | 来源:未知 | 编辑:华师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