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我校举行线上校园开放日暨招生咨询活动,学校在官方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快手、央视频号、B站及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平台全天网络直播展示各专业的办学特色、教学条件、科研成果及校园文化等内容,总观看量达224万。近期还通过各大媒体和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晚安华师”官方微博@华南师范大学等平台陆续发布招生信息并提供答疑服务,疫情期间考生和家长通过网络即可全方位深入了解华南师范大学。
上午,学校在石牌校区召开2021年高考招生新闻发布会。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徐能源,招生考试处副处长李伟聪、何泳昭出席发布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12家媒体参加,为广大高考学子及时传达报考资讯。
普高本科招生人数增加 教师专项计划稳步进行
据李伟聪介绍,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普高本科招生计划7130名,比2020年略有增加,其中师范生计划2630人,非师范生计划4500人。在广东招生计划5856人,其中师范专业计划在广东招生1968人,非师范专业计划在广东招生3888人。
今年华南师范大学继续开展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专项(以下简称教师专项)计划,共招收210名,主要为惠州、汕尾、湛江、云浮等地市培养本科师范生,培养对象在基本修业期内免除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资料费和实习实践费,还按照每生每年8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毕业后由培养计划来源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进行考试或考察,派遣到定向县定向服务单位任教不少于6年。
新增6个本科专业 探索“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今年,南海校区以“新工科、交叉学科、国际化、研究型”为引领,按照“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成立了工学部和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新增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网络与新媒体(中外联合培养)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部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产教研深度融合,设置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4个本科专业;我校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建立的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今年开设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
华南师大副校长陈文海指出,我校还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在地国际化教育,在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中进行中外联合培养,旨在把南海校区打造成为国际合作的示范区、新工科及交叉学科的增长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特区,促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普通类师范专业录取批次调整 汕尾校区首次招生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专项在广东省提前批录取,其他专业在本科批录取。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均安排在第一批本科(合并批次的省份安排在本科批)。
李伟聪指出,虽然今年的普通类师范专业录取批次由提前批调整为本科批录取,但对报考影响并不大,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展开填报。
此外,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进行首次招生,单设院校代码(80002),今年有材料物理、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招生。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
我校普通类(历史类、物理类)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根据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相同分数的按排位先后)排序进行专业录取。
本校教师专项计划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根据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相同分数的按排位先后)排序进行专业录取。
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体育类专业分专业录取时,以投档总分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投档总分相同的按高考文化成绩(排位)录取。
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专业分专业录取时,广东省计划以投档总分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外省计划按术科统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术科统考成绩相同的,按高考文化成绩(排位)录取。
响应新高考招生政策 设置院校专业组
在新高考背景下,我校实行院校专业组录取规则,每一个专业组里设立若干个专业。李伟聪指出,考生在填报时可参考各个专业近几年最低投档排位进行填报;但是在实际录取过程中,招生处会根据各专业的报考情况适当调整,考生需要自行衡量,审慎选择报考专业。
据何泳昭介绍,今年的专业组设置主要根据几个属性:一是师范和非师范的专业各自单独招生;二是地方专项;其中项目专项分开招生;三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也是分开招生,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3个专业组,中外联合培养有2个专业组。其次再按照选考科目的要求进行专业选择。她强调,院校专业组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按照选考科目的最大化覆盖进行选择。同时也是新高考背景下实现平稳过渡的有效方法。
第二学期可“零门槛”申请转专业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每学年春季学期组织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除规定的相关特殊情形之外,全日制本科在读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不限年级、不限次数,通过申请转入的学院的考核便可入读新的专业。
多重方案助力专业人才培养
李伟聪在介绍中特别指出,我校设立了六大特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领域培养高质量人才。我校施行“双优人才”育人模式,落实以正式课程为核心、非正式课程与师范教育课程相对独立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大类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推行“实学、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新师范建设。同时,我校持续推进国际化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
我校是教育部授权的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除了普通推免,学校打造了“学术专长”、“学科提升计划”、“卓越教师培养”等多个专项计划,为各类学生打造升研的专门通道。
多样资助项目实现助学筑梦
为激励在校生勤奋学习,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勤、补、绿”学生资助体系。目前学校提供多种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台湾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毕业生荣誉奖学金、学生创新奖、雪莲奖学金、雪莲助学金、各类社会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同时,学校还设有校内固定岗位、校外家教、市场兼职等勤工助学岗位。此外,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需求,实施“青云计划”“鸿鹄行”“自强社”等发展型资助项目。
建议:考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合理填报志愿
李伟聪建议有意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结合近三年的最低投档排位填报志愿。他表示,考生可同时报考师范类专业组和非师范类专业组,如前一个专业组未录取,后一个专业组还有机会。每学期春季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师范与非师范各专业申请互转,这样填报志愿可增加录取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汕尾校区单独编设院校代码招生专业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如申请转专业只限在单独编设院校代码的招生专业间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单独安排院校专业组,入学后如申请转专业只限在本院校专业组的招生专业间进行。
我校今年录取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不设置专业级差。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优先把自己喜欢的专业填在第一专业志愿,六个专业适当拉开梯度,加大在自己所填报的六个专业中录取的机会。李伟聪提醒考生,专业选择需要考虑合理性,有适当的保底的专业,同样按照“冲、保、稳”思路来进行选择。
我校历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更多报考资讯可上我校普通高考招生信息网查看。https://zsb.scnu.edu.cn/
摄影记者:苗苗 何欣佩 曾宝怡
制图:何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