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南方日报:百年对话|华师党委书记朱孔军:坚持党的领导 培育大国良师

2021-05-12 09:38:06

至此,广东21个地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5月6日,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仪式举行——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正式签约,计划今年秋季招生开学,这是广东补齐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短板的系列动作之一,也是华南师范大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为老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的具体举措。

建校88年来,华南师范大学以对党忠诚、复兴民族的坚定信念和堪充师表、修己立人的教育情怀培育了70多万名学子。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跨入加速发展期,跻身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打开“一校三地四区”的办学新格局。

“华师将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内涵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日前,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立德树人是华师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大国良师”。


《南方日报》5月12日A06版报道


确立“北上广”三足鼎立师范大学目标

南方日报、南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的?

朱孔军: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我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句话感触非常深。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华师是一所有红色基因的大学,积淀的红色精神不断传承发扬。近年来,华师以强化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党管大事原则、强化党管干部人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强化”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责任,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

南方日报、南方+:具体在顶层设计上,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

朱孔军:党对学校全面领导,华师校党委规划顶层设计,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组织编制学校“十四五”事业规划,明确建成“北上广”三足鼎立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近期目标和形成“北上广”三足鼎立的师范大学新格局的长远目标。

现在,华师有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一个根本”,突出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两大战略”,抓住“两高两化”(打造人才队伍高地、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大力推进国际化、深入推进信息化)“四个重点”。

同时,我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393”综合改革,打造3类学科,实现9大突破,激发3种活力,统筹推进综合改革。


党建引领培育“明日之师”

南方日报、南方+:您提到,华师是一所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办学过程哪些经历沉淀为宝贵的大学精神?

朱孔军:总结下来,我认为华师的红色精神有四点:对党忠诚、复兴民族的坚定信念,堪充师表、修己立人的教育情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是品格,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早在1936年10月,学校就成立了中共勷勤大学地下第一个学生党支部,是广州大中学校中,最先建立的四个党支部之一。1949年叶剑英创办南方大学,3年间培养近2万名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历史贡献。

我们还有一批严谨治学的师生,郭大力是《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曾昭璇身患肺气肿却从没有放弃研究,推动我国珊瑚礁地貌的研究,为维护我国南海领土、领海主权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历史证据。

1960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在条件艰苦的华师茅草棚大礼堂作《青年人要有理想,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著名演讲,给艰难时期的人们注入力量,茅草棚里树立起的理想、情操、精神,直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华师人。

陶铸在华师茅草棚大礼堂作《青年人要有理想,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著名演讲。(资料图片)

可以说,华师办校历程与党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积淀的红色精神融入70多万华师毕业生血液中,他们自觉将爱党之情、强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奋斗之行统一起来,为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南方+:传承这样的红色精神,华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扎实的基础。

朱孔军:是的,我们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华师培养的是“明日之师”,思政工作必须做得好、做得实。

华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在方向、制度、文化和特色四大方面的引领作用,落实“三全育人”,做实“新师范”,构建“全口径、一体化、协同式”的一流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我们有强大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青春演播厅、学者下午茶、书记座谈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获得广泛参与;还刚刚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将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深入改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师重视营造立德树人的浓郁氛围和良好文化,把育人融入到管理文化、校园文化、榜样文化、品牌文化建设当中。全国十佳高校官微、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晚安华师”就是其中的典型。

推文里的留言我每天都看,不少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我们及时做出回应和解决。小小留言框,折射了华师师生共治共享的大学文化,起到了凝聚人心、文化育人的作用。


“六大工程”坚实基层党组织

南方日报、南方+:华师汕尾校区今年开学,华师形成了“一校三地四校区”的办学新格局,基层党组织如何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朱孔军:汕尾校区以“交叉性、应用型、高品质”为办学定位,紧密对接粤东特别是汕尾基础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今年秋季将正式迎来首批学生。至此,华师在广州、佛山、汕尾共有4个校区,这也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学校党委秉承“抓党建、促发展,创品牌、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2019年,华师作为广东省首家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建设国家、省、校三级标杆单位、样板支部30个,“四位一体”提升支部工作活力的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介。

我们还建设了全省首家“习近平治国理政文库暨党员学习空间”;动员全校党员长江学者担任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2个支部入选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坚持13年举办“学生党员卓越班”。

现在,党建引领工程、质量创优工程、支部堡垒工程、党员先锋工程、阵地示范工程、聚力连心工程等“六大工程”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也将为学校“新师范”、世界“一流”学科、广东高水平大学 “三大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南方日报、南方+: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华师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党管人才有哪些成效?

朱孔军:2017年以来,全校共引进全职高青人才760名。目前专任教师总量、国家级高层人才数量、青年英才储备量等关键性指标均跻身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前3名。

人才来了,我们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华师着眼于政治上关心、在业务上帮助。

学校党委书记、党员校领导带头联系1—2名优秀青年教工入党积极分子,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联系1—2名青年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同时,以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课题组为着力点,最大化拓展对高知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凝聚力效应,形成了“有高知群体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做好高知群体工作”的局面。

比如生命科学学院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阳成伟,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五四三二一”工作法,明确要求支部学科带头人要做好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党员发展工作的引路人。

基层党建案例

1.党员学习空间:

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体验

华南师范大学“党员学习空间”作为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的重要载体和推动高校党建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的主要阵地,是全省首家“习近平治国理政文库暨党员学习空间”。

空间开放以来,广受师生欢迎,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全国高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团中央、省委党校主题教学班等80余批次省内外单位来访,成为参照样板,典型做法被“学习强国”报道。

空间主要设置党建工作、习近平治国理政文库、华师爱国爱党教育三大板块,涵盖序厅、华师党建、议事厅、党建展示区、红色学习区等内容,在陈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重点展示华师党建历程、改革发展成果、基层党建动态等内容。

空间聚焦党史校史,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大数据可视化的展示,用数字图片说话、让故事人物叙事,讲好“发展史”,弘扬“爱国情”。聚焦华师人、华师事,以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向师生多角度、全景式展示有血有肉的党史校史,宣传学校师生和校友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涌现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通过浸入式教学体验,让广大师生既能切身感受学校发展历史,又能在学习中受教育、有收获。

2.学生党员卓越班:

打造优秀学生党员示范性群体

从2008年开始,华师每年坚持从不同角度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党员,成立“学生党员卓越班”,对其进行先进性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化传承“四引领”的实践载体,引领学生党员在锤炼党性、热爱学校、校风学风、关心集体、加强学习、服务社会等方面“五带头”,打造党员示范性群体。

以优秀个体带动群体,以优秀群体带动全体大学生,调动广大青年学生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华师毕业生成为广东基础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和改革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开拓者和创业者。“学生党员示范性群体培育项目”入围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5/11/c5241657.html?colID=3829&appversion=7600&firstColID=3829

作者/通讯员:陈正宏 徐能源 姚瑶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