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与暨大师生开展联席读书会,探讨中美关系未来走向

2021-04-07 11:31:44
二级单位动态

3月21日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与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席读书会暨第三十一期“学与思”读书会在海国图智研究院举行,本次读书会分享书目是《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以下简称《注定一战》)。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社指导老师阮思余,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出席活动。

活动开始前,与会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围绕“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与现实的互动、美国国内严峻的发展问题和治理问题、作者如何分析中美两国、中美两国如何避免陷入“杜牧陷阱”进行观点分享并提出疑问。

嘉宾分享环节,陈定定教授指出《注定一战》的重要缺陷是试图从具体历史中总结出普遍的“铁律”。世界不只有中美两国,还有许多其它的国家、国际组织,这些国际事务的参与者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可以能动地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同时,中美两国国内也存在着社会差异、地区差异和国内矛盾,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变量。此外,陈定定教授介绍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系列“陷阱”理论,包括“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假新闻陷阱”等。阮思余老师表示,希望学社今后能够继续与海国图智研究员加强合作,拓宽对外交流的范围。对于本次读书会的书目,阮思余围绕中美关系问题的重要性、战争和人类社会政治变迁问题的重要性、《注定一战》所采用的历史政治学方法和结构分析法进行点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问题。他回顾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并由此总结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刘金山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国家间关系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注定一战》对于中美关系的分析遵循了修昔底德的范式,从国家实力对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分析成果具有参考价值。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注定一战》这本书体现了美国构建的话语定式。他指出,“杜牧陷阱”,恰好是中国学者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架构,构建新的话语范式,争夺话语权的尝试。暨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徐奇从国际法的角度揭示了长期以来中国和邻国领土争端背后的中美法理之争,提出了中国如何让周边国家认同自己的国际法理论的问题。分享之后还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

在读书会的尾声,阮思余进行总结。他希望年轻一代学生能够以宏大的格局,将历史与现实,前沿与经典结合起来,多关注和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美关系前景的学术判断和理论预测,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作者/通讯员:朱榕 |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