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蓬华:带着学生“玩”设计

2015-01-05 11:06:04
邢蓬华

还未走到美术学院105产品设计工作室,便能看见门外走廊空地上的滚滚沙尘——一群学生正在课室外掺水泥、打磨水泥块。“这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课程实践作业,在五周的时间内设计、制作出一款水泥家具。”一个戴着口罩,正在混合水泥石砂的学生说。105产品设计工作室,是工业设计系学生上课的课室;给他们布置作业的,正是工业设计系的老师邢蓬华。

留法五年:学院里第一个毕业的中国人

邢蓬华是华南师大美术教育专业2002届的毕业生,本科主攻现代艺术油画方向。毕业后,她选择了到法国南特大西洋高等设计学院深造,学习工业设计专业。

“欧洲是工业设计的起源,无论历史还是现在都走在世界设计前沿,工业设计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设计的产品都能应用到生活里面。从小我就喜欢做手工,而欧洲的设计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车间,并要求学生大量地在车间、甚至厂房亲身实践,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这是我擅长和有浓厚兴趣的学习方向,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这个专业的学习深造。”邢蓬华在提及选择深造方向的初衷时说。

在法国求学五年,她参与的设计项目就有十几个,小至婴幼用品,大至连锁酒店室内设计。

邢蓬华漂洋过海的求学之路艰辛而充实。

“我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邢蓬华回忆在法的日子不禁感慨:“回想起那几年,感觉像被剥了几层皮,课堂强度和要求都很高。我所在的学院采取淘汰制,每年都会筛选一部分学生——老师打分严谨得像审判一样,而且其标准不像国内,只看成绩。学院对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例如每学期迟到三次就要被劝退。”

邢蓬华说,刚入学的时候一共有128名学生,到五年级毕业时,只剩48人能拿到文凭,“真的觉得很幸运,而且我是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毕业的中国人。”说出这段话时,邢蓬华脸上满是自豪。

留法五年,给邢蓬华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学习上的压力,还有国内的设计氛围和国外的差距——课堂上只要谈到“山寨”,肯定会提及中国。“我所在的年级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在知识产权法律课堂上,老师举的反面例子都来自中国,每次我都很尴尬。”

虽然她对“山寨”已成中国标签感到无奈,却还是表达了理解:“国内设计的大环境和生活水平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家未能投入充足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不像国外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在面对其他同学的质疑时,邢蓬华并没有动摇或者自卑:“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学成归来。在法国做和在中国做工业设计的最大区别是——我能对国家有一份贡献。”

带着学生“玩”的老师

“我一直坚持教学生学会怎么‘玩儿’。”邢蓬华这样概括她的教学理念。邢蓬华在法留学时,也感受到教育方式对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国内的教育体制对孩子施加太多应试教育的压力,破坏了未来设计师们的创造力。因此她一直希望帮助学生放大自己性格的特质,以获得创作灵感的来源。

正是有这样的教学理念,邢蓬华十分开明,课堂上也总有与众不同之处。她有一套独特的“课堂纪律”:上课必须准时到,但期间学生如果缺乏灵感,可以随意到外面逛校园、喝咖啡。“在课室画一个上午,还不如出去散心回来画十分钟,那为何不出去走走?”她笑着说。工业设计系的学生不进行专业分流,大家大一时还会觉得不适应,会讶异于她的教学方式,后来慢慢都和她变成了好朋友。

在水泥家具课程的提报、总结会上,大家都带了零食饮料到上课的105工作室,一边交流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一边玩笑打闹。邢蓬华还亲手烘焙了小蛋糕给学生们吃。“老师早就说要给我们尝尝她做的蛋糕,我们都期待一个星期了,真的很好吃。”一个男生细细品尝着老师的手艺,笑得合不拢嘴。

 除了打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邢蓬华也会想着法子开拓大家的思维。10级工业设计系的班长钟润东说,他们大二的一门产品设计课,要求大家对两样实物进行抽象过渡,再结合抽到的题目进行产品设计。她努力不让学生受原来实物的定势思维限制,大家的设计灵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邢蓬华习惯在课上会提出一个方向,和大家一起思维碰撞,“提出的方向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老师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且将过程变得有趣,这才是我对于‘玩’的概念。给学生空间并鼓励其独立思考,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重要一步。”

学生们的毕业设计就很好呼应了邢蓬华教学方式。一个毕业生曾在三年级因骨折而拄了近一年的拐杖,在做毕业设计时,邢蓬华就建议他以拐杖为设计主题,结果这位男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仿生设计等知识,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做出了出彩的拐杖设计,甚至有商家要来签约生产。

邢蓬华自豪地说:“他拄拐杖的体验比别人更充分,拐杖的‘丑’曾给他带来不少困扰,所以让他对拐杖进行美化再合适不过了,做出来的作品很酷!”

虽是一个“80后”,但邢蓬华的性格更像“90”后,因而和学生相处得很愉快。学生建的微信群,总忘不了把她拉进去。钟润东说:“大家不会觉得不自在,她和我们一样,都会说段子、发古怪表情。但是对待专业上的问题,她还是十分严谨认真的。”邢蓬华欣慰地说:“当他们不觉得我存在,我倒真正存在了;但我依然希望他们能当面和我交流想法,而不是沉迷在网络的交流中。”

设计不能“落地”,等同纸上谈兵

除了老师这份正职,邢蓬华还担任了某设计事务所的创意总监。“作为设计专业的老师,如果不参与一些专业设计项目,就和画家不画画一样,等同纸上谈兵。”

目前,工业设计系的学生们能真正参与产品设计和制作的机会不多,大多时候只能做一些小的模型。因此,邢蓬华和其他老师们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大家亲手做出自己设计的产品——“落地”。

这是邢蓬华对设计实践的形容。她有感于学生们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对设计的可行性评估不足,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为学生创造设计“落地”的条件。对此,邢蓬华也感到困难:“今年发现了学院这些废弃石凳,我就可以开设水泥家具课程,下一年又得想着法子找别的机会。”

邢蓬华补充说,工业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并不一样,是功能满足和美学设计两者的结合,“工业设计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经过严密的市场调研、客户调研、发展方向评估等才能确定设计方案。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都得到落实,一份好作品才算真正‘落地’。”她用自己对某银行园区内的引导标识设计作例:将园区酒店的房间门牌设计成算盘的样子,使其既有阅读性,也具有契合客户需求的设计元素。“入住的多数是从事金融业的人,对数字很敏感,所以我选择算盘元素去展现门牌号码,既美观,又实用。”邢蓬华说。

对于学生的未来,邢蓬华认为:“四年以后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就算是成功。大家一定要凭兴趣去学习,一辈子那么长,单凭功利心能坚持多少年?既然选择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我就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乐趣:喜欢它、爱上它、再真正地驾驭它。”

作者/通讯员:李洁莹 许静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