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我校16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2020-12-21 17:04:36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我校16项成果获得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青年奖1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4,一等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1,广东省高校并列第1。与上届相比,获奖数量增长100%,一等奖获奖数量增长200%,均创下历史新高。

本届获奖成果是学校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获奖成果分布在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教育学、中国文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多个学科领域,覆盖学科数量为历届之最,体现了学校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获奖单位包括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等,其中心理学院连续3次获得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首次获得一等奖,实现了重大突破。从获奖数量上看,文学院获4项位居第1。此次获奖充分说明我校近年来在注重培育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努力与取得的实效,体现了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实力,为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陈金龙教授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获著作类一等奖。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面相。《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旨在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缘起、类型与方式,梳理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纪念、十月革命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辛亥革命纪念、抗日战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新中国国庆纪念的历史情形,并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基本特点、历史作用、当代启示进行客观评价。该书曾于2016年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周爱光教授的《体育法学概念的再认识》获论文类一等奖。体育法学概念是体育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决定着体育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体育法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提出了5种体育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界定了其含义,首次将体育法、应用于体育中的法和体育法律现象共同作为体育法学概念的外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国内体育法学界首次提出固有体育法的概念,突破了以往体育法学界“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桎梏。该文发表在体育权威刊物(体育学刊,2015),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温忠麟教授的《Monotonicity of effect sizes: Questioning kappa-squared as mediation effect size measure》获论文类一等奖。论文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中介效应”和“效应量”。中介效应分析是多变量分析的重要方法,是最近十年心理学研究最热门的方法之一,国外一些社会心理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使用了中介效应分析的比例很高;效应量则与统计检验有关,研究者不满足于效应显著与否,还想知道效应有多大(即效应量),无论中外,重要期刊都建议甚至要求统计检验后要报告效应量。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了kappa平方不仅弄错了计算公式,而且从定义开始就有问题;相对于研究者感兴趣的原始效应,单调性是效应量应当具有的基本性质。文章2015年6月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期刊Psychological Methods, Vol.20, No.2, 2015,被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并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本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共评选产生奖励成果1539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

我校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

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学科类别

申报人

等级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

陈金龙

一等奖

体育法学概念的再认识

论文

体育学

周爱光

一等奖

Monotonicity of effect sizes: Questioning kappa-squared as mediation effect size measure

论文

心理学

温忠麟

一等奖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分析——基于生物完整性的视角

论文

哲学

肖显静

二等奖

商周金文辞类纂

著作

语言学

张桂光

二等奖

科举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

论文

中国文学

蒋寅

二等奖

The Allo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fforts in a Rent-seeking Society: Evidence from China

论文

经济学

董志强

二等奖

非农集体经济及其“社会性”建构

论文

社会学

蓝宇蕴

二等奖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管理研究

著作

教育学

卢晓中

二等奖

Cohort Profile:TheWenchuan Earthquake Adolescent Health Cohort Study

论文

心理学

范方

二等奖

第二语言学习

著作

心理学

王瑞明

二等奖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大学治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

著作

交叉学科

蒋达勇

二等奖

出土战国文献中“不”和“弗”的区别

论文

语言学

张玉金

三等奖

粤曲:一种文化的生成与记忆

著作

艺术学

李静

三等奖

教师制度伦理研究

著作

教育学

赵敏

三等奖

学术锦标赛制下大学青年教师的制度认同与行动选择

著作

教育学

陈先哲

青年成果奖

作者/通讯员:陈希红 | 来源:社科处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