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欧行映记:佩斯在左,布达在右

2014-12-30 09:10:46
专栏布达佩斯

我想很多中国人和我一样,先认识了陈佩斯才知道了布达佩斯。据说陈强老爷子到布达佩斯演出,被这座城和这里的人深深的感动,于是就先后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起名作布达和佩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 2014年的夏天,我带着探究的热望踏上了寻访之路。

从马尔扎人到此地定居开始的近一千年里,布达和佩斯其实是两座相对独立的城市,多瑙河这道天然的屏障把两地分隔,佩斯在左岸,布达在右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城甚至被敌对的两方控制,隔河而治。直至1849年,横跨两岸的第一座桥的建成,才把若即若离的这两座城市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过去的pest-buda也变成了今天的Budapest。

现在布达佩斯共有九座横跨多瑙河的大桥,每座桥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1896年,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曾亲临布达佩斯为以他名字命名的大桥安装了最后一颗铆钉,这座桥后来被改名为自由桥。与自由桥遥相对望的是伊丽莎白桥,她是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妻子的名字命名的,而她有着另外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称呼——茜茜公主。在自由桥的另一边是裴多菲桥。对老一辈的中国人而言,诗人裴多菲无疑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谓家喻户晓。

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的古城,漫步在街头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的历史气息。在很多建筑的外墙上,总能看到斑驳的弹痕,这是这座城市在过去上百年里发生的历次战斗的见证。布达佩斯人就这样任由历史的疤痕保留在大街小巷中,有的弹痕甚至还被标注了详细的说明。林立的博物馆和随处可见的人物塑像让人感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饱含了许多故事。或许,这一切元素都蕴藏着城市的共同记忆吧。

布达佩斯的地铁一号线(黄线)修建于1896年,是欧洲大陆第一条地铁线。今天,这条地铁还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每趟车只有两节车厢,列车与隧道壁之间只有极小的间隙。由于开凿的时间较早,这条地铁的深度也非常浅,站台到地面只有大约3米的高度。坐在疾驰的车里,让人感觉仿佛这不是一条地铁,而是一管时空隧道,列车就这样在日复一日中穿越了百年。布达佩斯的有轨电车同样采用了黄色的外观,非常独特。在城中呼啸而过的列车,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留影。

布达佩斯也是一座艺术之城,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匈牙利人以李斯特为骄傲,布达佩斯也处处留有他的印记。国家博物馆中辟有李斯特专区,里面陈设着他的手稿和使用过的钢琴,常年播放着他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被认为是世界上技巧难度最高的曲目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民族音乐家,匈牙利人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之际,把布达佩斯国际机场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短短几天的时间不足以走遍这座城市的地标,但已然领略到它那迷人的风采。这里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里处处充满着传奇。

作者/通讯员:李宁 | 来源:国际文化学院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