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华师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助力抗击疫情

2020-02-24 08:58:25

1月31日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

华师面对社会开通“心晴热线”及网络服务






报道链接:http://v.gdtv.cn/news/jrjd/2020-01-31/2277377.html


2月4日广州电视台【今日城市】广州:

高校开通心理辅导热线 同心战“疫”




报道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video/rmh11207508/rmh11207508


2020年2月6日羊城派:

心理咨询高校服务|多所高校心理健康团队已开始“接诊”

文、图/羊城派记者 陈亮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民众经历了焦虑、恐慌、忧虑等情绪状态。

2月4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全省139所高校心理健康团队的教师、学生,都向校内学生、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同时,省教厅也筛选了10所高校向全社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电话咨询、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受关注

据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州医科大学10所高校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群)、QQ、邮件等多种方式提供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市民了解自身情绪,掌握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变化和自我调整纾解情绪的办法。

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学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心理学专家组成200多人团队,从1月29日开始面向社会提供“心晴热线”电话咨询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安排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互助式心理支持小组微信群、情绪应对知识微课等网络辅导服务。

自开通以来,受到3万余人次的关注,累计1022名求助者通过电话或微信端求助,累计3526名求助者接受在线心理健康症状评估,其中41例有迫切需求的求助者接受了一对一电话心理咨询,350例进行了微信端一对一心理辅导。

1月30日起,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通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据学生反映,学校这一暖心之举缓解了他们因疫情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增强了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时刻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时刻。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则通过制作动画小视频,模拟出被确诊、被居家隔离、面对汹涌疫情等心理情景,为读者的心灵戴上“口罩”。

服务团队专业度高,接受培训再上岗

记者拨通了“心晴热线”,接听电话的是一个温和的男声,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莫一男。尽管一直从事相关工作,但为了更好应对疫情下人们的心理反应,此次上岗前还专门接受了心理专家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据悉,华师的专家团队由心理学科带头人莫雷教授带领心理学专业老师组成。

华师心理学院副教授、执业医师钟明天是专家团队的一员,他表示,在疫情下的危机干预与长程心理咨询有明显区别,为此要对报名参与的心理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督导。团队组织了丰富的课程和案例督导,帮助志愿者快速提升心理危机案例处理能力。

钟明天介绍,目前主流的危机干预流程是六步骤模型,即在全程评估的基础上,明确问题、确保安全、提供支持、诊察方案、制定计划以及获得承诺。“当然,实际咨询是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并不是呆板机械地按照这些步骤实施。我们作为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持续交流沟通,不断优化、提高效能,帮助他们处理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矫正不良应对方式,更好地渡过心理危机。”钟明天说道。

据了解,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除了开通面向全社会的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外,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成立“心理春曦工作组”,开展驰援医护工作者的心理援助。广州医科大学的心理支持服务同样有医院重要力量参与——由全国专科排名第七的该校附属脑科医院(精神卫生学院)临床心理医生协同该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应用心理学系的老师组成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团队。

“焦虑”并不可怕,适当运动有助化解焦虑

据莫一男回顾,目前接到的咨询电话均体现了求助者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即使做好足够的防护准备仍惴惴不安。“这可能是目前人们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大家对于‘焦虑’本身存在认知偏差。”但莫一男也指出,这种“焦虑”可以被利用,“比如之前有人坚持不戴口罩,但现在也戴了,主要是因为严峻的疫情形势带来的焦虑,所以焦虑也是我们对抗疫情的武器之一。”

钟明天给记者介绍了相关案例:近期有一位女性咨询者十分担心会得肺炎,胡思乱想、入睡困难,有轻微口干就紧张惶恐。对此,咨询师用开放式问题厘清她的状况,耐心真诚地聆听、回应,给她营造安全舒适的咨访空间和氛围,帮助她慢慢宣泄焦虑情绪,重新找回心理平衡。接下来,再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如焦虑时间、正念练习等技术,帮助其矫正认知并控制焦虑发作。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穆岩认为,焦虑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其实是我们自身应对潜在危险,提醒自己做好准备的一个工具,本身在进化中是有价值作用的。“所以出现焦虑首先不要太担心,不要再给自己加上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断语。”应对焦虑,穆岩建议以身心一体的系统化观点,利用在家空闲时间循序渐进做身体锻炼,“简单的运动,配合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体姿势和力量感觉,会帮助我们聚焦当下,不再纠结于不可见的未来”。

高风险案例需应急部门、医疗机构及时介入

钟明天分析说,近期大部分案例是相对轻症的,咨询者倾诉之后可能就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平衡。然而,也有比较严重的案例,甚至有自杀念头的。“这类比较严重的咨询者相对缺乏能动性,需要更加直接的指导和干预,需要更加明确地指示其下一步的行动。”

例如,有位咨询者称,自己可能受到感染,正被居家隔离,这段时间特别恐慌,“想到了很多事情,担心拖累亲人,身边也无人陪伴诉说”。这时候,华师的心理专家团队首先确保的是咨询者的生命安全,直接询问其是否已有自杀计划,评估其自杀风险的高低。随后,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其从自杀念头中摆脱出来,制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计划。

钟明天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咨询者扩大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很重要,“我们直接建议她每天拨打热线电话以及打给亲友,讲述自身状况和担忧情绪。沟通本身就有助于他们从牛角尖里钻出来。我们会让他们感到,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有一根无形的纽带,可以帮其一把。”最终,团队打消了咨询者的消极想法。

钟明天强调,尽管热线电话有助于咨询者建立安全感,但如果自杀风险很高甚至已经开始实施的话,就需要更直接的干预,例如拨打110等应急电话发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行求助,还有的案例需要医疗机构的及时介入。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640883?site2


2020年2月17日南方+:

记疫:一条连通湖北的心灵热线

情人节后的周末,武汉飘雪,气温骤降。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微信群“安心小屋”里,湖北网友晒雪景,其他人分享美食,他们彼此问候,相互温暖。

蔓延的疫情,催生了负面情绪。有人失去至亲,悲痛欲绝;有人隔离观察,孤独恐惧;更多人宅在家里,寂寞烦恼……“没有人是旁观者,大家都身在其中,都需要正视平复自己的情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先友说。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先友正在微信工作群中与各位老师互动。

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开通“心晴”心理援助热线。1月29日至2月15日,共有2087人求助,5351人参与心理健康症状评估,还有400多人“住”进了“安心小屋”。这条心灵热线从广东出发,连通湖北,面向全国,为孤单的心灵搭起桥梁,舒压,取暖。

“我丈夫疑似感染病毒,几天就病逝”

疫情之下,不少人遭遇心灵危机,亟待救援。

“丈夫离世,妹妹一家都在武汉,我很担心……”1月31日,华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陈俊接到的第一通来电,对方讲不完一句话就哽咽了。“我在听,您别太难过。”

华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陈俊正在接听热线电话,为来电者排忧解难。

湖北人夏天倾诉,丈夫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情迅速恶化,十多天后就病逝。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匆忙飞回,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葬礼后,儿子返回美国继续学业,夏天独自在家承受挚爱离世的痛苦。

“你的感受我能理解,我希望你能调整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听到夏天的声音不再颤抖,陈俊进一步询问,“你现在最担心什么?”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夏天担心儿子感染病毒,更害怕儿子因接触过疑似患者被隔离和歧视。

“你记得他最后和你分别的情形吗?”陈俊问。

“在机场,他紧紧抱着我,给了我温暖的力量。”夏天回忆道。“事情过去半个多月,已超病毒潜伏期,可以放心了。现在你可以试着走到阳台,连续多日阴天后,今天阳光明媚,可以伸伸腿、抖抖肩。”陈俊说。夏天心情舒展许多。

亲人离世者和确诊感染者是疫情中较敏感的人群。“他们可能会长期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抑郁反应、焦虑反应、躯体化反应也会更加强烈,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就是尝试着帮他们走出困境。”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莫雷说。

“心理干预不是给对方强加正能量。”陈俊说,咨询师不会让来电者去忘记痛苦,而是让对方接纳过去发生的一切,“生活的小确幸,比如给一朵花拍照,看一看窗外云朵,随着音乐唱首歌,并把他们分享在博客和朋友圈,都能纾解此刻的烦恼。”

护士儿子驰援武汉:“我紧张得要命”

“心晴热线”联系着更多普通人。不安的人群会自我怀疑,他们需要志愿者来确证,那些烦恼是疫情下普遍的应激反应,“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正常”。

“我给儿子发信息,如果他没立刻回复,我就会特别焦躁。我克制不住地会想儿子的工作环境和病人病房……”深夜难眠,广州妈妈李艳向热线敞开心扉。

李艳的儿子小昊是护士。立春那天,小昊驰援武汉方舱医院。儿子报名“请战”时,李艳很支持,但儿子一到湖北,她却紧张得要命。

看到新闻说飞沫、粪口都能传播病毒,李艳害怕儿子被感染;听说物资、人员不足,她担心儿子吃不到热饭、睡不好觉;知道武汉确诊病例持续增长以及病死率久居高位,她变得焦虑、狂躁、难以入睡……

“您的担忧很正常。但您也从儿子那里知道,他的防护很完善,不是吗?”李艳反复称是。陈俊提议,“您可以做一些开心事,比如做菜煲汤,整理家务,看书养花,然后把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儿子。”李艳接纳了这些建议。

李艳的心态代表了大部分普通人。陈俊说,有人会因为接触了咳嗽者而担心感染,有人会按了电梯键后反复洗手,还有人看了疫情新闻后失眠恐惧……这些应激反应都正常,遇到这些,每个人都是自我调节的“心理专家”。

“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会让人过度紧张,人与人之间压力相互传导,就会出现焦虑风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黄喜珊称,如果是积极的心态互相传递,“那就会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条热线,一通电话,一句问候,帮助的范围毕竟有限;一个微信群,持续不断地打“强心针”,就能关照到更多人。“安心小屋”由此而来。求助者会被邀请进入“安心小屋”,目前群里已超过400人。“咨询师们会在这里回应网友的烦恼,志愿者们则会提供心理小剧场、读书会、小测试,团体的互动可以长期帮助更多人。”黄喜珊说。

“小区封闭不能出门,患焦虑症的我断药了”

疫情中,如何关爱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志愿者们面临挑战。

“我整夜睡不着觉,脑子快炸了,不知道怎么办。”2月7日凌晨,湖北襄阳的意外来电让刘娟坐直了身子。

“现在小区封闭了,没法出门买药。”来电者语气急促,身患焦虑症,已有两年多服药史。因为断药,她经常和家人吵架。

50分钟的疏导,刘娟希望边敲击边听音乐能为对方舒缓痛苦,还和她商讨与家人沟通的方式。“我的痛苦从9分下降到了6分,现在想睡觉了。”对方说。

有孕妇来电咨询,产检的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犹豫还要不要去产检;有湖北大学生来电说,无法理解有确诊患者故意隐瞒信息和报复医生,她的价值观濒临崩溃,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生活。

“遇到特殊案例时,志愿者们会怀疑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帮不上忙,他们就会有挫败感和无奈感。”黄喜珊表示,聆听倾诉时,志愿者可能会被反移情,跟随倾诉者伤心痛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心。”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黄喜珊正在查阅相关心理学资料,以便更好解答来电者提出的问题。

为此,“心晴热线”专门设置了督导制度,请心理学专家来解除志愿者们的困惑。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0多名志愿者在微信群、电话热线和微信热线上提供服务。每晚9点后,专家在督导群里回应志愿者们的具体问题,传授心理辅导小技巧,再反馈给来访者。

“陪伴和支持来访者,这是我们做心理援助的最大意义。”志愿者刘娟化用三毛作词、齐豫潘越云演唱的歌曲《梦田》说,他们想耕耘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待疫情过去,春又来……

(文中求助者均系化名)

【记者】沈丛升 刘珩

【统筹】梁文悦

【图片】受访者供图

【视频拍摄/剪辑】刘珩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17/c3132044.html?colID=10735&appversion=6310&firstColID=10735&layer=10&share_token=NmY1ZjJhZmEtZTljNy00OWY5LTg3ZjEtNjc5MzRiNTBiZjd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date=MWQ0MWY2ZTktZmQ2NC00NWNlLWIzYzEtZTI0MzA1MTM0Mjhm


2020年2月24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品牌栏目“健康100FUN”公众号:

【心灵防疫站】心晴热线:让心遇见阳光

防疫抗疫,除了身体,还有心灵。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开通了一条“心晴热线”,针对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心理咨询的人,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来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据了解,这条“心晴热线”开通之后,帮助了不少被疫情带来负面情绪的人。

这天,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的心理咨询志愿者陈老师接到了一个特别的心理咨询,来访者小优一开口,情绪已经非常激动,泣不成声,足足哭了几分钟都停不下来,等到她情绪相对稳定了之后,陈老师慢慢跟她聊天,才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

被强制隔离 女大学生情绪崩溃

小优过年前到过武汉旅游,但是她回来之后隐瞒了她去过武汉的这些经历,最终被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排查了出来,按照规定进行强制隔离,突然要与家人分开生活,陷入情绪崩溃边缘的她,终于忍不住寻找外界的帮助。

“她是很焦虑,第二是很恐慌,也很担心自己的测试结果(呈阳性),于是我跟她做了一个焦虑降落伞的技术,并且教她学会管理自己的焦虑时间,她的焦虑感是明显降低了,谈到最后她有笑声出来了,她是满脸笑意的。”陈老师说。

只用了短短不够一个小时的时间,陈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与能力,成功帮助这名来访者疏导了负面的情绪,并且教导她怎样积极面对被隔离的生活。然而小优只是众多来访者中的一位,更多受疫情影响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最常见的,情绪不得到及时处理的话,有可能情绪积压,会发展为焦虑症,严重的比如创伤比较大,亲人从确诊到隔离,到治疗甚至到最后去世,他们没有机会很好地去做一个告别,没有心理准备,这类人有可能会发展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 蒋雅丽

要能够建立心理预见,让他们知道马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经过心理预见,他们会产生共情性创伤。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莫雷


由此可见,心理辅导对于防疫工作也是不可忽视。在今年过年期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织牵头建立起了一支由资深老师以及有资质经验的中小学心理老师组成的队伍,每天通过微信、电话三班倒地为社会大众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其中不少的老师还是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前线心理辅导的“老兵”。

为国为民,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学科的光荣传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莫雷

我们已经为7150人做了心理咨询,其中有143例是有迫切需要的求助者,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电话咨询,854例进行了微信端的心理辅助。在疫情来临之际,体现了我们心理人的责任担当,为社会做好各项的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 蔡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

18011959205

心灵防疫站

希望能帮助你度过难关


作者/通讯员:广东台 广州台 羊城晚报 南方日报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