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华师培养了超七成中小学教师

2019-12-24 19:47:41

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澳门濠江英才学校听取澳门爱国教育工作成效的介绍。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曾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也曾获得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如今他们更是有机会见到习近平主席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澳门濠江英才学校的副校长陈虹和岑耀昌老师是华师校友,他们体现了华师在澳门办学34年的成效。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年,也是华师在澳门办学第34年。

澳门回归前,由于其独特的国际港口地位以及与拉丁语系国家之间广泛的传统联系,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葡萄牙作为早期殖民地国家,发展势头日益衰落,对澳门政治文化方面无力发展,表现在基础教育上,澳葡政府除了对少数葡式官立学校给予支持外,对百分之九十的华人学校放任自流,整个澳门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澳门在职教师中四分之三完全没有师范学历,澳门当时缺少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高校力量,师资队伍成为制约澳门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此形势下,华南师范大学在1985年,利用毗邻澳门的地缘优势和学缘优势,依托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率先面向澳门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在全国最早开展了与澳门合作办学工作。34年来,为澳门地区培养了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各类人才10383人,切实实现了通过教育助力澳门文化和人心回归,为落实“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做出了有益贡献。


近七成澳门中小幼教师曾受过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自1985年面向澳门办学以来,34年来从未间断,通过函授、夜大、全日制,还有各种短训班的形式,截至目前,共为澳门培养各类学生10383人。

早在澳门回归前,华南师范大学就为澳门培养培训了近60%的中小幼师资。澳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主要由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和两年制圣若瑟夜间师范学校培养,培养能力严重不足。据澳门教育司统计,在华南师范大学参与澳门办学前,全澳曾接受教育专业训练的中学教师只占23.8%,小学和幼稚园教师只有20%受过专业培训,不符合师资条件要求的中、小、幼教师超过60%(《澳门教育史》刘羡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第237页)。自1985年开始,澳门中华教育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为澳门培养培训教师,华南师范大学作为澳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力量开始参与澳门教师培养工作,主要以函授成人教育为主,从1993年起开始在澳门招收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直至澳门回归前一年,累计共招收各类学生2000余人。而据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统计,1999年澳门中小幼各类师资共计3846人,这意味着回归前,华南师范大学为澳门培养培训师资近60%。澳门教师的合格率从1984年的24%上升至1996年超80%。(《澳门教育史》刘羡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P25)


澳门回归后,华南师范大学在澳门的办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办专业增多、办学层次也进一步提升。2000年,经教育部港澳台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华南师范大学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合作,在澳门正式设立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开办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硕士班。


据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统计,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职人数为7131人,而2008-2018年十年间,华师为澳门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近4800人,这表明澳门在职教师中有近70%受过华师的教育。由于华南师范大学在澳门办学的持续努力,澳门回归以来,澳门基础教育师资合格率稳步提升,2018年合格率达98.6%(副学士以上)。


华南师范大学培养的澳门教育师资很多都成为澳门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比如,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长郭小丽博士,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校长郑杰钊,澳门圣若瑟教区中学副校长郭华邦博士,澳门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长柳蕴瑜等都是我校培养的博士、硕士。


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学

“希望华师能协助澳门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办教育专业文凭课程。”三十五年前,时任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何德明与秘书长李沛霖开门见山地提出请求,两人刚踏足羊城便直接赶往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手里仅拿着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中联办前身)的推荐信。

当时的调查显示,澳门超过80%的中小学老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只有高中学历,当时的澳葡政府也没有能力在华人学校里开展师资培训。薄弱的教育基础让李沛霖焦虑万分,要推动当地事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质量。但对于向华南师大提出的跨境培训邀请,李沛霖没有十足的把握。

1984年,澳门还没有回归,许多政策尚未确定,也从未有内地大学到境外辅助办学的案例,华师去澳门办学,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如何结合澳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教学及各项管理条例,怎样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前往澳门办手续难的问题等等,都是未知,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赵育生

可让李沛霖意外的是,时任华师函授部主任赵育生听了他们的请求后,不但没有将他们支走,反而欣然接受合作意向并马上向学校领导汇报。赵育生回忆:“因对港澳办学已有思想准备,我于是提出设想:采取函授教育的学制,在澳门开设教育专业专科,争取让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和外事部门早日批准,至于具体的办学细节则待以后继续磋商。”收到消息后,时任华南师大副校长曾近义指示:立即着手筹备工作和报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学!

首次开课,一百多台录音机亮相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教委以及驻港澳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1984年8月,广东省高教局正式批准华师在港澳地区举办高等函授教育。1985年3月,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澳门教育暨青年司和澳门中华教育会协办的教育专业函授专科班在澳门开学。

第一届课程开班时,李沛霖预计学员大概有20人,结果却达到了166人,他们都是所在学校的校长、主任和教学骨干。当年全澳门在职中、小学教师共1796人,相当于每十位澳门教师中就有一位来参加华南师大主办的澳门教育专业校外文凭课程。

同年11月,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协办的中文专业函授本科班也开学了。华师文学院教授陈一平记得,第一次迈进澳门班课堂时就吓一跳:讲台上摆着100多台各式各样的录音机,基本上每位学生都有一台。

原来,澳门的在职生不太会讲普通话,有的甚至连听都吃力。他们便自备录音机,下课后凭录音逐字逐句消化。为此,老师们也放慢了语速,边讲边观察学生的表情,遇到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时,就用粤语解释,但仍旧坚持用普通话授课。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92级校友陈锦鸣对此感触很深:“我们学的是中文,用普通话教授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教授们并不因为我们是澳门学生就有所放松,我很感激他们的严格与坚持。”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澳门在职生的普通话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的我从来没有学过普通话,现在基本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澳门菜农子弟学校校长,85级校友王国英回忆道。

王国英

除了学业,澳门在职生还要兼顾家庭、工作,时常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起初,给澳门学生上课的老师们对此有所不满,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

陈锦鸣坦言,“当时自己确实想过放弃,幸得教授们的鼓励和关心,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华师进修的经历也让他得到了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的认同,从最初的青委主席、副理事长、理事长,到今日成为澳门工联总会会长。

陈锦鸣拜访行政长官就2019年施政报告建言献策

在澳门办学“站住脚”

但是,华师在澳门办学要“站住脚”,还须跨过更大的一道坎。第一届澳门班毕业时,因文凭上印有“函授”二字引起了质疑。一些人认为“函授”证书不正规,甚至有“是不是只在书信上来往培训”的猜疑声。

“这是个涉及文化差异的技术难题。”李沛霖回忆。后来,华师领导班子经过多番沟通,决定根据国外及港澳的惯例,将大学函授专科证书上的“函授”二字换为“校外文凭课程”,将大学本科证书改为校外学士学位课程。最终消除偏见和质疑,获得了澳门政府的认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濠江中学副校长、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陈虹说:“过去,澳门高中毕业就可以当老师,1985年,澳门中华教育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培训教师,又对教师准入进行规范,为澳门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赵育生回忆,当时在澳门刮起了“华师旋风”,一时间,几乎所有当地媒体每天都在热议华师办学一事,报名参加学习的人数逐日飙升,大大超过预期。来报名的人除了有老师之外,还有来自澳门各行各业的人,如当年在澳门工会从事公务员组织工作的林华坚,当时已经49岁的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华师首届中文班。

此后,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又开设了“英语(英语教育)”、“教育学”、“幼儿心理与教育”、“学前教育”、“地籍测量与土地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数学教育”等7个专业。连同最先开设的“中文(汉语言文学)”在内的八个专业从1985年起截至2019年共招生3720人,已有3814人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文凭(其中有707人获得成人学士学位)。

“在澳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华南师范大学来澳门办学,为澳门培养人才,保证了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以及澳门回归20年来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澳门全国政协委员,85级中文系校友张裕说。张裕在毕业后,担任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期间,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建立机制并督导执行,促进了澳门特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高水平发展;他还多次亲自带领澳门文化教育卫生各界与内地开展友好交流和合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2016年,他还被澳门特区政府颁授金莲花荣誉勋章。

“华师旋风”,从未停歇

这股“华师旋风”一刮就是三十四年,而且越刮越大。为了适应港澳与内地关系发展的要求,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1995年华师正式开始面向港澳招收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岑耀昌,在1995年来到华师就读中文系,当时在校的澳门学生只有四五十人,统一住在陶园北楼宿舍。二十多年过去了,岑耀昌还记得修读港澳台文学时,常常到周文彬教授家拜访请教,记得陈建伟教授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关心。毕业回到澳门从教,每当陈建伟教授过澳门授课或开讲座,岑耀昌总要与他见面叙旧,请教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1999年澳门回归,正值岑耀昌在濠江中学教书的第一年,“我当时抱着极大的信念,立志成为一名好老师,教导学生日后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左二为李沛霖 右一为岑耀昌

2004年12月19日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活动时到市民郑炳坤家作客,得知其女儿、儿子都是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他高兴地说:“华师大是咱们国内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澳门要发展、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有问题好解决、好办!”此外,郑炳坤的妻子、哥哥、姐姐、妹妹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在澳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中文专业或教育专业。

截止2015年,澳门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中,约70%接受过华师的师范教育培训,旅游管理学院2018级的张梓龙说:“我们高中(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华师毕业的。”

2019年12月15日在石牌校区举行澳门文化节

现在,越来越多的澳门学子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选择来华南师范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的梁咏斯现在是澳门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部的一名地理老师,当年,她受到高三班主任曾淑美的启发与影响,选择了和班主任一样的路——来华师上学,毕业后回澳门教书。

如今,她的学生陈晓琳也来到了华师,是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已经跟高中老师和同学约好了,以后回高中跟他们当同事。”

黄伟伦 黄伟聪

随着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澳门学生越来越多, 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荷花社,一个由华南师范大学在校澳门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成立了。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的黄伟伦曾担任荷花社社长,担任社长期间,他致力于让澳门学生在华师找到家的感觉,组织澳门学生一起探索广州,体验内地生活。“能为澳门学生做些实事,让我很有成就感。”黄伟伦说。

受黄伟伦的影响,弟弟黄伟聪于2017年进入华师心理学院就读,现担任荷花社副社长,依旧为“让澳门学生在华师找到家的感觉”而努力着。“华师把哥哥培养成了令我敬佩的模样,我想追上他的脚步。” 黄伟聪说。

上班进修两不误

除了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华南师范大学1989年在澳门试点招收兼读制研究生,2000年正式设立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点。从1989年到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先后开设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26个专业,共招收1420名“在职兼读”的研究生,其中有1374名硕士研究生,46名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数都是澳门在职教育工作者。

这些学生一面要教学工作,授课备课,一面又要进修硕士课程,无论在时间上和精神上都有很大压力,“幸好当时张耀辉副校长对我的栽培,”澳门劳工子学校副校长,98届校友林伦伟说,“不仅在专业上给我很多宝贵的经验,还在生活上肯定了我的努力。”二十年过去了,林伦伟还记得张耀辉时刻勉励他要积极有为,不要太计较得失,要敢为人先,不断充实自己。

考虑到学生们平时白天都要上班,老师们就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白天的时间在澳门为学生授课,减少了学生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来回奔波的次数。总之,学校想尽一切办法为澳门的在职研究生们排除阻碍他们进修的客观因素。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常常会接到澳门学生的电话,每当遇到只会说粤语的学生,科室里听得懂粤语的老师都会一起听,一起想办法弄懂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的老师说。

随着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的成熟,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澳门合作开展非学历培训。2010年开展澳门师范专业文凭课程,2018年开展澳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

2018年,教育部首次将港澳地区纳入“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14名港澳教师分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华南师大负责3名港澳教师的培训,包括集中培养、双导师指导、送教支教、外出学习等。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商训夜中学的老师黎洁谊说:“参与国培计划,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思维,也学习到了更多的教学理论。”教师教育学部副院长黄道鸣表示,“三年的培训结束后,他们在当地成将立名师工作室,对当地的基础教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34年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已经构建起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表示,在新时代,华南师大将充分服务好、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抓住广东“新师范”建设的政策和机遇,创新为澳门培养教育人才的服务模式。

“在继续做好澳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将围绕在澳门办学这一类型的教学规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梳理和总结,以更优的方式为澳门的基础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澳门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做出华南师大应有的贡献。”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说。

今年10月30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澳门校友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暨澳门回归20周年联欢晚会上,中华教育会会长陈虹表示,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华南师大校友能进一步发挥力量,为澳门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日,在2019年澳门研究生学位颁授仪式上,校长王恩科指出,华师在澳门办学三十四年,在澳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借助毗邻澳门地缘优势和学缘优势,有步骤、多渠道地在澳门开展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覆盖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成为培育澳门师资的三大力量之一,为增进澳门与内陆居民的民族认同,促进澳门文化教育做出积极贡献。未来,华师也将更好发挥受益于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澳门在教育领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期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华师桃李满濠江

袁金淑:华师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澳门培华中学公民教育文选 教与思—袁金淑老师文集》

于2015年11月首发

“我的命运与母校华师紧紧相连”。1995级教育系校友袁金淑,是首批被保送到华师的澳门学生之一,现任澳门培华中学教师。对她来说,保送华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日后选择继续在华师进修,则是被华师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所深深吸引。2005年和2016年,她先后在华师完成了教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的课程。

20年来,袁金淑始终站在澳门教育的第一线,亲眼目睹澳门社会、教育、教师、青少年以及家庭所经历的变迁。她心系社会,笔耕不辍,出版了三本著作《澳门培华中学公民教育文选 教与思―袁金淑老师文集》、《教师进修与成长》和《对澳门教育问题的调查和思考》。通过一系列学术研究,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使研究型教师出现,培养学生爱国、爱澳、爱校、爱师、爱家,以及爱自己的教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教育服务。

谈及华师对她的影响,她直言,是华师培养了她的教学技能、教育管理能力等,为她提供了一条走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华师助她践行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教育成就未来”的真理。

未来,袁金淑将继续践行华师“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致力于澳门教育、青少年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力求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培育高素质的人才,继续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黎钧陶:愿将华师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地理科学学院1996级的黎钧陶,毕业后回到澳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2012年时回到华师在职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现任澳门菜农子弟学校中学部地理科组长及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黎钧陶回忆,在华师求学期间,同学们格外照顾她,在她跟不上老师进度时,主动把笔记借给她;当她遇到听不懂的普通话时,耐心地为她解释。此外,在华师学到的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教与学结合的教育方式,使黎钧陶受益匪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实地考察,“在庐山考察时,我们的徐颂军老师几乎懂得每一种植物,野外考察中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

走上教师岗位后,黎钧陶举办了各种比赛、交流、考察活动,通过设计“澳门世遗建筑模型绿化设计比赛”,让学生主动了解被遗忘的澳门世遗建筑。积极参与黎钧陶组织的各项比赛的学生们说,“我很感谢黎老师,她让我明白了地理考察和所学知识是可以融汇贯通的。”

善于寓教育于实践、相信学生有N种无限性的黎钧陶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同时她不断进修,于2019年获得澳门卓越表现教师的称号。对此,黎钧陶很感谢母校对她的栽培,“我在母校除了学习到扎实的地理教育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得到教育理念的传承。”她表示,今后将继续以母校的校训为座右铭,继续前进。

曾淑美:努力架起澳门师生与祖国的桥梁

曾淑美给学生做升学指导

2001年,曾淑美作为地理科学学院的一名新生来到华师。2019年,她作为澳门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会(澳门青教协)会长回到母校,带着一百多名澳门高中生参加“广府三校行”游学活动。“在澳门只有一小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有外出到国际或国内交流学习的资源,我觉得其他学生有更大的发展弹性,他们同样需要到内地的大学交流学习。”这是曾淑美牵头组织这项游学活动的初衷。

此外,为了提高澳门青年教师的师范水平,曾淑美和青教协还曾组织澳门的青年教师到成都七中参观学习。作为澳门青教协的会长,曾淑美在教育领域不断努力,为澳门师生与内地联系往来的搭建更多桥梁。

2004年,曾淑美与荷花社小伙伴共同参与第一届澳门文化节组织工作,向在校师生展示澳门的风情文化,活动品牌延续至今。在学校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的经历让曾淑美的“软实力”得到了磨练,本科毕业,她刚回到澳门就担任五个年级的地理老师,第三年就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她又在学校开创了毕业班升学保送辅导小组,每天下班之后给学生搜集整理高校的招生资料,从学生的综合情况、竞争现状等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这么多年,从初升高分科到高中毕业升学,乃至大学毕业读研实习等,学生们都会寻求她的指导和建议。

记者在酒店采访时,一群澳门学生以为在聊保送华师读书的事情,都凑过来听。曾淑美笑着说:“这几年祖国给了澳门很多优惠政策,学生们也很希望能到内地读书。”她由衷地感恩祖国的发展,希望以后祖国能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澳门的师生走出来。

作者/通讯员:秦粤 吴碧彤 黎惠宁 李沂畅 华维勇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