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南方+:粤港澳教师队伍如何改革?百位专家提出这些好建议

2019-12-17 08:39:31

2019年12月14日-15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在佛山西樵山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论坛由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与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广州市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协办,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教育局承办。

三地专家齐聚首,协同共话大湾区教育

在开幕式上,广东教育学会会长李学明同志对论坛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强调: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次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主题,为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为建设实践添砖加瓦。李学明同时指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服务实践需求,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广东教育学会会长李学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作为主办方代表,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以教育发展促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一直是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这两重意义的叠加凸显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将秉持上述理念,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服务。

佛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商学兵同志在致辞中强调:坚持“湾区所需、佛山所能”、争取“湾区经验、佛山受益”,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他认为,此次论坛选择在佛山举办是对佛山教育工作的鼓舞和鞭策,希望通过交流研讨,为佛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的重大历史机遇贡献力量。

西樵镇教育局局长黄学军同志结合西樵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亮点,进行以“承岭南文化,立品质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他希望西樵镇教育能够紧跟大湾区发展的脚步,以创新为驱动,教育更加公平;以人本为主旨,教育更有温度;以品牌为助力,教育更有力量;以湾区为挑战,教育更有未来。

论坛开幕式由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晓中教授主持。

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应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现代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钟秉林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着教育发展、高考改革、网络教学、教育国际化四大挑战,我们应当主动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钟秉林。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以“教师身份认同及其提升”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说:“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度,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认知,并寻求个体认知与公共认知的一致性;建立公共认同转化为教师自我认同的落实机制;完善教育学科的体系建设,并处理好教师教育的实践话语与教师教育学科的学理逻辑的关系。”

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晓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应当通过体系重塑打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文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高水平院校深度参与教师教育,重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在讨论中,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应用于教育领域被反复提及。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研究员从背景解析、内涵审视与路向探究三个方面出发,对粤港澳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行了解析,提出: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要使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扩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开放程度。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围绕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深刻见解,他指出:人类已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进入了“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的本领是德商、爱商、数商、信商,要让教师的智能与人工的智能实现交融共生、共生共长。

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教授结合智能教育时代背景,提出:教师既要合理利用智慧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能、调适教学策略,还要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及对学生主体和个体潜能的理解和挖掘,这种强调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恰是智慧教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院长张沁教授以香港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应对时代变革的教育改革之路向,描绘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2030全球愿景,通过生态文明-水之源课程设计基础等生动形象的案例,对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育变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多会场探讨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多个分会场也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以“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之思”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南海中学分会场举行,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傅荣研究员担任主持。大湾区教育发展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引,施雨丹教授以“香港通识教育科教科书之现实审视与反思”为主题,反思了香港通识教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为其改进提出对策。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建设之思”为主题作报告,提出教师教育应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室主任唐信焱分析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和策略,提出了青年教师成长三问。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王晓芳副研究员对比新加坡师范生质量保障机制,为大湾区师范生培养提出建议。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任平副研究员分析了世纪之交德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特征,考察了德国经验对于湾区教师课程改革的启示。

以“面向大湾区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西樵英才幼儿园举行,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担任主持。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发展基础教育是发展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立云结合珠海地方教育特色,分享了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珠海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禹飚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分析了新时代大湾区基础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校长刘茂辉分析了新时代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内涵与路径,阐述如何不忘初心,做“四有”好老师。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校长尧国军指出,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深圳市知予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余平结合深圳市民办教师培训相关数据,对大湾区背景下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听音湖实验学校举行,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欧小军教授担任主持。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湾区发展的智力支撑。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教育教授聚焦实践,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研究与实践问题。广州商学院科研处处长黄炳超副研究员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目标向度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大湾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应注重机制、标准、程序、结果公平。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秘书长卓泽林博士考察了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的经验借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林姬佺博士解析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与内涵,提出在大湾区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系统性思维。

在论坛闭幕式上,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余晖博士代表论坛主办方进行了会议总结,他指出,多地专家齐聚岭南文教名山西樵山,共话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恰逢其时。本届论坛主题重大,观点深化,思想碰撞,形式新颖,是一场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盛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延续首届论坛精神,为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构筑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大湾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学术助力。

记者:姚瑶 王雅铄   见习记者:曾艳春

编辑:邢泽鑫   校对:张昕莹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16/c2898634.html?colID=2147483647&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69284a04-8553-456d-ada2-eef81e9888e1&firstColID=3829&appversion=6100&layer=9&share_token=ZDFkNDg1NjMtNmY3NS00NTg0LTg4ZDItNGE3M2EwOTEzNGJj&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date=bnVsbA%3D%3D

作者/通讯员:姚瑶 王雅铄 | 来源:南方+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