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初心铸就千秋伟业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

2019-09-30 15:38:4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成为一个执政党面向未来的鲜明标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谆谆告诫全党同志:“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考察,来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他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70年了。当此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二)只有回首来路,才会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峰峦,才能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新中国的70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变革和创新。  

犹记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犹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犹记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感受到“催人跑的意思”,沉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穿越革命和建设的洪流、激荡改革与发展的风云,70年艰辛奋斗,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把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写在广袤大地,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复兴号”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领跑世界,神州处处有最新最美的文字,处处见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以恢弘的历史视野,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新方位、新特点。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从历史兴衰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内外压力会越来越大。走过70年,我们自豪却不能自满,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绝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我们仍需以雄健的精神创造更大的奇迹。  

今天,“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唯有继续朝乾夕惕、夙兴夜寐,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才能让新时代的中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奔向更广阔的未来。

(三)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强音。  

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百年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中国梦,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斗进取的现实愿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梦,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和渴望中生长的,国家的强劲发展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动人心扉、振奋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梦想如长风,鼓起船帆;目标如灯塔,引领征程。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时间构成了复兴航程中过去的一个个重要节点;那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三个更加宏伟的目标,标注出的则是逐梦征程上将要到来的一个个重要坐标。抵达一个个曾经的目标,又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山巅。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几度辉煌,几经沧桑,向前看,千回百转千难万险,我们要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越是伟大的梦想,就越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中,把圆梦的辉煌写在未来。

 (四)1949—2019。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冷战、苏东剧变、西方策动“颜色革命”等,哪个不是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甚至腥风血雨的重大斗争!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之时起,就处在各种敌对势力的谩骂、敌视、反对、围剿之中,就是在各种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美国就发动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畏强敌,以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了人民共和国的国威,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带领人民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敢闯敢试,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创出了一片繁荣发展的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励精图治、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反“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雷霆万钧,机构改革大刀阔斧,军队改革体系重构,“三大攻坚战”成效卓著,大国外交开创新局……其间有多少振聋发聩、惊心动魄,又有多少荡气回肠、前所未有,如果没有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党和国家事业怎么可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不怕风险,怕就怕承平日久,缺乏斗争精神。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队伍,如果丧失了斗争意志,那就离危亡不远了。  

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政治上的集中统一、坚强有力至关重要,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大的政治优势。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必定是颠覆性、灾难性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马克思曾说,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走过70年的中国,一定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五)1949—2019。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制定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并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建树了那么多功绩,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我们党是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这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党成立前后,有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了。世界上与我们党同期成立的社会主义政党也很多,但大都没有成事,有一些虽然取得了政权,但几十年后又丢掉了政权。现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政党,作为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确保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的关键所在。70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找到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以反腐败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强烈历史使命感、深沉忧患意识和顽强意志品质,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书写了一个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崭新篇章,在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曾几何时,西方总有人借腐败问题对我国政治制度说三道四,十八大以来这样的论调在国际上越来越失去市场。有外媒评论,中国当前的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事实胜于雄辩: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反腐力度和成效,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在强力肃贪反腐的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向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仍然任重道远。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场“正当其时”的重大主题教育,不仅是要警醒全党“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是要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重整行装再出发。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这是我们党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一定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六)1949—2019。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举什么旗,就会走什么路,就要干什么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党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年代,各种主义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归于昙花一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世界上有些人、有些势力,是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大起来的。远的不说,就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就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  

有那么一些人,把中国发展中的问题都归咎于我们的制度,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只要照搬西方制度模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人们看到的是,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照西方模式进行“颜色革命”,带来的不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而是政局动荡、社会分裂乃至国无宁日。这些事实,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从反面深刻地教育了人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思想的光芒,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也产生影响世界的力量。近年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许多国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被不少外国政要摆在案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这部书“阐明了中国的重大选择,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的雄心与发展方向”。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自身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启迪,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魅力。  

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重大判断,意味深长——  

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过去70年,已经证明这条道路的成功;面向未来,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有这样的自信,我们有这样的定力!

(七)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倡导人们“永久奋斗”;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当时形势和任务时,告诫全国人民一定要“艰苦创业”;2018年12月31日,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努力奔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亿万人民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更加繁荣富强。  

走过70年,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光明前景。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  

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人均GDP仍处世界中游,与高收入国家还有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卡脖子”的短板仍有不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必须牢牢立足最大实际,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答好民生考卷,才能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更要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持续增长,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党和政府大政方针顺民意、得人心,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政通人和局面;国家发展唤起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中国社会充盈着蓬勃旺盛的活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迸发出巨大创造能量;民生持续改善,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华儿女以从未有过的自信挺直腰杆、扬眉吐气……  

有杂志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民国的迷茫,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激情,改革开放时期的兴奋……方寸之间,最让人感动的,是今天中国人脸上那开心自信的笑容。这样的表情变化,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境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精神上的历史性进步。

(八)“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走向大同。”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这首《新华颂》。  

新中国七十华诞前夕,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中国24小时·地方篇”系列微视频。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触摸发展脉动、展现山河魅力,打开了一幅幅壮美的时代画卷。  

岁月为证。7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历史还将继续证明,“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是大国领袖谋划国家发展的“时间视角”;“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时间誓言”。  

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梦可期!

作者/通讯员:任仲平 |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