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新华社半月谈:半月谈|人人有学上,教育播希望

2019-09-27 17:07:4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皆可享有受教育权。可以说,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史,是沿着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主线,不断地扩展延伸。加大教育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理念和积极作为。

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乡民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上电脑课 胡超 摄

保障就学权:让每个孩子

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受教育权作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被明确写在法律法规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

1982年,受教育权正式被写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黄明喜告诉半月谈记者,宪法明确地表达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主张受教育权是公民应该享有由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的一种人权,同时也是国家对公民的义务,当然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除了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具体明确了国民的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作为由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成为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基础公益性事业。

在具体实施时,我国通过分步组织实施的策略实现,早期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逐步从强制性、普及性向公益性发展。如今我国义务教育已从起初的免学费到如今的免杂费,实现从农村到城市全覆盖。

教育部2019年7月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1949年和2018年两个年份的统计数据比较显示,小学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3.1%提高到100.9%。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保障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国民受教育权持续向两头延伸发展。新疆、广东、江西、河北等省份的一些地方,陆续推出贫困学生甚至全部学生免费上高中的举措;学前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3.1%。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毛入学率从0.26%提高到48.1%。“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充沛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保障。”黄明喜说,70年来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以亿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3.5年。

力促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

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教育公平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追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确保儿童受教育权的关注重点从机会均等转向质量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今年12岁的古丽阿沙尔家就在这里。与因贫穷辍学、早早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哥哥姐姐不同,古丽阿沙尔赶上了集中办学的“列车”,从一年级起就在县城接受教育,如今,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优异的她正备考内初班,梦想以后“到内地读好大学,留在大城市打拼,坐着飞机环游世界”。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启动农村寄宿学校工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教育扶贫举措、特岗教师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惠民举措,帮助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提升“软硬件”,改变了众多孩子的命运。

为扩大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国家近年来实施了针对农村贫困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从“寒门难出贵子”到“农村学子重燃希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孩子跟随父母进城务工成为随迁子女。如何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多年来,教育部按照国务院“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积极推动各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入学,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追求优质教育:让每个人

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更加优质更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有孩子家庭的愿望。

从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是伴随着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态与资源的极大创新。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为优质教育资源插上了翅膀。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组织编制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将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卫星和宽带网络发送到全国农村中小学校。

一道道教育鸿沟正在互联网上消弭,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直播与城市的重点中学保持同步学习,升学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位于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小学,全校57个班都通过“班班通”接入互联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一块屏幕”观看全省甚至全国最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信息化手段,让山里娃触摸到山外的世界。”数学教师高丽华说。

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6%,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3.4%,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多万孩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推动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如今,在线教育也成为投资风口,不仅在一线城市,一些在线教育企业已经喊出目标: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课堂、学校是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报道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532225?channel=weixinp&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作者/通讯员:郑天虹 |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