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广州日报:华师思政课 满满青春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出了个“网红”教师

2019-09-11 10:48:24

思政课就意味着严肃抽象“高大上”?要是这样想,你就Out了!  

近年来,面对“95后”“00后”这样的互联网“原住民”,华南师范大学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优化思政第一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魅力,用“青春演播厅”等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平台吸粉

“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共情,换作身边人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华师团委书记林伟涛  

名师用心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我的秘诀一是自己很热爱上这门课,二是找到对的方法。让同学们从现实出发、立足今天去感受马克思主义。”  

                                                                 ——华师“网红”老师张永刚  

理念创新 

“思政课要做到让大学生入脑、入耳、入心,就要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出了个“网红”教师  

在华师,张永刚是名副其实的“网红”老师,他曾两度获评“我最喜爱的老师”。学生们被他圈粉,甚至自发组成了“张永刚老师全球粉丝后援会”,自称“华师钢丝群”。但让外人惊讶的是,张永刚给学生们上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张老师是非专业课里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张老师的思政课成了我最期待的课程。”  

“清楚地记得,他说讲台是我的舞台,我要在讲台上绽放,前两节课绽放,立马合上,后两节又绽放,又合上,打开合上打开合上(配上了肢体动作,学生一片哄笑)。笑声过后,我感受到老师对教学的热爱。”  

——以上都是华师学子对张永刚老师的评价。  

一门看上去严肃的课程,张永刚是如何俘获学生心灵的?张永刚向记者透露了他的秘诀——一是自己很热爱上这门课,二是找到对的方法。“如何让‘90后’‘00后’喜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方法至关重要。”张永刚说,他不愿意看到学生在图书馆磕磕巴巴地背诵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让同学们从现实出发、立足今天去感受马克思主义,正是他作为老师需要做的。  

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说,现在的大学生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大不同,思政课要做到让大学生入脑、入耳、入心,就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思政课中来,围绕某些问题开展小组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学生如果对现实不关注、不了解,就会落后于时代。”陈金龙说,因此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曾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等展开调研,正是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互联网+思政”让教学润物细无声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华师团委书记林伟涛说,青年在哪里,共青团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华师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引领, 探索“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去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华师打造了“互联网+音乐思政课”。“每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我们都请导演讲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学生在听音乐时,就能了解到歌曲的创作背景,潜移默化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林伟涛说,当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团歌的作曲者是华师音乐系首任主任雷雨声老师,当听说这首歌的故事后,学生们的爱校热情变得更加强烈。  

2015年初,华师还组建了“青网计划”工作坊,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以400余名网络志愿者为主体,带领全校7000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及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主动对接社会热点,做好网络上诚恳的释疑者、平等的交流者和睿智的分享者。同时,华师还将传统的“讲授”转化为现代“微产品”,开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制作“萌小兔”表情包等,成了学校师生公认代言正能量的“网红”。

  

“青春演播厅” 拓展思政课边界  

今年6月14日晚,华师第17期“青春演播厅”如约而至。6名华师学子上台演讲,他们分别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讲述他们的青春故事。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在微信上留言:“真的太感人了!想不到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竟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些优秀的师兄师姐们不仅传承了五四精神,更加体现了我们华师人的使命与担当。”  

华师音乐学院舞蹈系研究生洪佳文是6位分享者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大三时他曾在“青春演播厅”听一位师兄讲支教的故事,受此影响,本科毕业后,他远赴贵州支教一年,并帮助20多名学生“圆梦”大学。“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我分享后,一位师妹也告诉我,她毕业后要去参加研究生支教团。”  

自2014年5月4日开播以来,“青春演播厅”每期都会邀请一些青年偶像做客“青春演播厅”,包括奥运冠军、十九大代表、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以访谈分享和实时互动的方式,现场讲述学校故事、学子情怀和中国梦。  

“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小故事传播大道理,这就是‘青春演播厅’创办的宗旨。”华师团委书记林伟涛说,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共情,如果用时间久远的素材来讲思政课,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如果用“高大上”的话语体系跟学生对话,也不容易进到学生心里去;但换作身边人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青春演播厅”的传播方式也扩展了“思政课堂”的边界。预告期,通过线上微电影、漫画、网络对话体等方式发布活动预告;开播前,工作团队根据线上热议的话题和传播的热度及时调整演播方案;录制中则采取“全互动传播”“全时传播”等方式将场内嘉宾对话信息进行实时报道,发动热门话题线上同步参与;录播后,将项目成果推广到第二课堂活动学习教育中。这种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直播,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思政教育方式,成为华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大创新。  

现在,“青春演播厅”已是华师学子心中当之无愧的“名牌栏目”,每期均有两万余人观看、过万人次转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杨柳青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溪 

视频链接:https://vod.dayoo.com/vt_oss/vt/play.action?pid=29850

报道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5/html5/2019-09/11/content_116884_638684.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通讯员:广州日报 | 来源:广州日报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