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生生活费调查:

女生爱购物爱记账,男生拍拖旅游花费多

2014-12-03 09:28:49
专题大学生生活费

“双十一那天,我又砸了500块在天猫上……”当大家细数自己的开销时,忍不住吐槽:“生活很便宜,生活费很贵啊。”

华师新闻社的抽样调查显示(对象为全校四个年级227名学生),约63%的人每月生活费介于800到1500元之间,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大多用于日常饮食、购物、休闲娱乐、学习、社交这五大方面。此外,超过一半的人对生活费支出情况不满意。

女生偏爱购物,男生拍拖花更多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生活费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在8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人分别占23%和14%。

每月生活费的多少,明显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在一线城市的学生中,7.5%的人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20%的人生活费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在二三线城市,这两个数字只有3.6%和9%,乡镇地区更是在5.2%和2.6%。因此,有学生开玩笑道:“一线城市盛产‘土豪’。”

而在生活费的消费比重中,日常饮食毫无疑问是最集中的地方,96%的学生认为日常饮食是生活费支出的主要方面。购物紧随其后,占73.6%。“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喜欢购物”,79%的女生认为购物是支出的主要方面。对于购物支出,一些女生打趣道:“对女孩子而言,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鞋架上总是少一双鞋子,所以每个月总想买。”大二女生梁同学也表示,曾经每月在淘宝上的花费突破一千元。

女生爱购物,那么男生把钱都花在哪里了?答案是谈恋爱和旅游——在男生中,认为谈恋爱和旅游是支出的主要方面分别占16%和27%。在女生中,这两个比例只有8.5%和21%。一些男生坚持“大男子主义”,认为在交往中男生理应付出更多,花钱多是照顾女生的一种表示。

社会化程度越高,所接触的花销越多

调查数据显示,除去饮食类和购物类等基本生活用费,休闲娱乐与社交活动花销远远超越学习费用,位居大学生生活花费排行榜的第三、四位,而且这种消费方式在高年级更加明显。

“真是花钱如流水啊。”回想起大四那年,正读研二的小陈感叹道,“隔三差五的聚餐又是一笔大花销,这个舍友拍拖了要请吃饭,那个舍友找到工作要请吃饭。大家聚在一起花钱的时候很爽,但月末一算,又是一大笔帐。”

然而,同学聚餐还只是大四花销的一部分,各种职业正装费、招聘报名费、交通电话费、人情餐等花销不一而足。“社会化程度越高,所接触的花销越多。”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社会学教授陈娬表示。

花销越多,学生却越迷茫越不满意。“大学生虽会因各自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相应的支配计划而有节制地使用生活费,在其从小的教育中,并没有接触到关于钱财的具体概念,所以每接触到社会上各种不同的花销,都可能打破自己原来的认知和计划,就会产生迷茫和不满。”陈娬说道。

政治与行政学院的社会学教授张茂元认为,从大一到大四 ,大学生的生活本来就是越来越多元化,消费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消费方式都是依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来定的,合理不合理要看这种消费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陈娬认为,这与传统的人情社会有关。“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重人情,大学生在此花费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据了解,大多数的大一新生刚开始独立理财,许多观念都是遵循以前的消费方式——以学习花费为主。但随着慢慢融入大学生活,在大环境中,他们会发现除学习外,还有一些社会交往是必不可少。大四的学生更是因为临近毕业,经常举办各种聚餐活动,共叙情谊,使得社交类花费增多。

当然,这种差距也是随着地域而呈现不同的方式。“一线城市因其个人可支配生活费较多,所以往往有较多的花费空间。乡镇的学生因为生活费总数较小,而饮食、购物又是必须的花销,因此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此外,也有部分外地学生可能因为会因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而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家里,所以不重视在大学里的社交消费,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陈娬补充道。

钱从哪里来?大二大三更爱兼职

在调查中,94%的学生表示,父母的支持是生活费的大部分来源;此外,26.4%和14.5%的人分别通过兼职实习和奖助学金获取生活费,4%的人会选择通过创业实现自己自足。

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明显更多的通过兼职实习来提供生活费。近一半的大二学生和超过1/3的大三学生表示,兼职实习是生活费一个来源。“社团的工作太繁忙,爸妈也让我不用担心生活费的问题,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兼职。”历史文化学院大一的李同学说。“大一就做兼职,还是比较容易被别人骗,而且我想先好好学习,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争取拿到奖学金。”有些大一学生说。

实际上,随着年级的增加,奖助学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大一到大四,认为奖助学金是生活费的来源的学生分别为10%、12.5%、21.7%、27.8%,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来自乡镇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学生相比于来自一线城市的学生,有着更丰富的生活费来源。兼职实习的比例(乡镇33.8%、二三线城市24.6%、一线城市17.5%)和奖助学金的比例(乡镇27.8%、二三线城市13.6%、一线城市5%)都显示出了乡镇高于城市、二三线城市高于一线城市的趋势。

来自二三线城市的黄同学兼职经验比较丰富,卖u盘,做家教,参加比赛和课题。同时,她也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不久前参加了两岸四地创业创新大赛,希望自己在收入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缺钱了怎么办?76%的学生表示,节制开支是主要办法,也有近半数的学生会选择向父母求助。“有时候,花父母的钱不是那么心安理得;所以如果超支之后都是选择自己节制,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的冲动买单。”有同学这样解释。有趣的是,男生和女生在缺钱时的表现有所差异。44.4%的女生会找兼职来补充生活费,而男生只有32.4%。男生更喜欢向同学借钱,占到25.7%,而女生只有11%。

 好在每月生活费没有盈余甚至不够花的人不到三分之一,不过男生钱不够花的现象要比女生更常见,为36.5%对26.8%。钱不够花似乎还是一个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有所严重的现象,从大一到大四,表示生活费没有盈余的学生分别占19%、31%、48%、39%。“学生在大学的开支会越来越多,对生活费支出的期望也会逐年升高。”政行教授张茂元老师表示。

坚持开销规划,逐步适应社会

 在调查中,21.6%的学生明确表示“有记账习惯并坚持”,但近一半的同学坦言自己没有记账的习惯,其余32.6%的人则是“正在形成习惯但仍未坚持”。在生活费的管理上,男生和女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女生中,“有记账习惯并坚持”的人占到了26.8%,高于男生的10.8%,且没有记账习惯的人所占比例(36.6%)也远低于男生(65%)。与此相呼应,女生也会更多地进行生活费的规划。26%的女生表示有生活费规划且严格执行,男生则只有13%。男生毛同学表示,虽然在一些比较大的支出上有计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支出都有记账,“因为太琐碎的支出很多,没法做到详细的记账,也没必要。”而女生在这方面则显得相对细心和耐心。

来自一线城市的学生虽然有较充裕的生活费,但严格执行生活费规划的比例(32.5%)却高于二三线城市(22.7%)和乡镇地区(15.6%),且27.5%的人坚持记账习惯,也高于二三线城市的21%和乡镇的19.5%,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费支出状况也更加满意,满意的比例高达65%,二三线城市和乡镇都只有40%左右。

但总体上,对自己支出状况满意的华师学生不足半数(44%),“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50.7%和5.3%。而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费做规划且严格执行的学生和完全不做规划的学生都只占少数,均为22%,超过半数的学生,虽有规划,但执行得并不严格。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使用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每月盈余不多有时还需要向家里求助,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使用,才能形成合理有序的生活费使用方式,提高自己的满意度呢?

 陈娬建议,学生首先要有财商意识。美国很多著名的企业家,比如洛克菲勒,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理财的意识。他要求孩子每月的零花钱一定要有一部分用来储蓄,一部分用来投资,剩下的一小部分才能用来消费。学生也可以据此来分类管理自己的生活费。

 其次学会记账和做规划。学生可以通过与上个月的生活费开支以及其他同学的开支对比,分析自己冲动消费的原因,找出哪些是必须的消费,哪些是不必要的消费,做出相应的使用规划。“一定要坚持下去。”陈娬强调。许多学生都会在开学初制定一些规划或者进行记账,但往往坚持不了。因此,她建议学生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支持自己,如按照规划坚持三个月,就可以买一台心里想了很久的手机等等。

  生活费使用的合理规范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开销中不断掌握钱财的概念,多跟有经验的人多交流交流,或者去贫穷的地区看看,从心理上感受一下金钱带来的意义。此外,按照规划执行也相当重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等到了大四也许就不会太过于疯狂,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陈娬说道。

作者/通讯员:莫根源 张艳玲 胡载舟 叶婧凡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