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喜:品绎古典教育智慧

2019-06-04 15:17:23

记者走进教育科学学院黄明喜教授办公室时,恰巧碰见他指导过的4位2007届硕士回校与他探讨问题,气氛非常热烈。只见十平左右的办公室里安置了三个摆满各类书籍的书架,其中就有黄明喜教授的专著《<论语>教育智慧品绎》。


二十年磨一剑:“互联网+”打造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新形态

2018年8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当年的“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选项目名单,黄明喜撰写的《<论语>教育智慧品绎》是广东省唯一入选书目。

黄明喜在该书前言写道:“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生成圆融的智慧品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塑造智慧的人。”该书从历史的视角和理论的向度,具体分析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其弟子的“仁、智、勇”,从《论语》中借智慧,学习如何做一个良师和习得为人处世之道,帮助读者品读《论语》的教育智慧。


《<论语>教育智慧品绎》是中国大学MOOC“《论语》教育智慧品绎”的配套读物,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还特别为本书录制了大量精讲微视频。这些视频短小精悍,阅读本书时可以随时随地扫码观看讲解,极具开放性、即时性,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除精讲微视频外,本书还附有全文中英文示范性诵读音频,由瞿弦和先生等知名语言艺术家诵读。说到这些诵读音频,黄明喜忍不住连连称赞,表示“听起来很舒服。”

黄明喜笑着说:“这个课题确实是近五年才渐渐成规模的,但其实是从20年前就开始准备了。”黄明喜从大学就开始钻研《论语》,1996年博士毕业来华师工作就一直打磨这门课。他在华师任教23载,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教育智慧方面的研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讲解视频、慕课等的教学成果。


教育理想:向孔子学习做良师

《<论语>教育智慧品绎》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认可,但这远远不是黄明喜的最终目标,他表示9月份将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新增一门在线通识课程——《孟子》,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大学》、《中庸》,将四书贯通起来,把中华传统教育智慧系统化。

黄明喜对本科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每年开设4-6门课程,还在华师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中担任师范教育专家组组长,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黄明喜满怀对后生的深切期望,说:“希望以后的学生,尤其是师范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中华优秀教育经典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向孔子学习,如何做一个良师,如何因材施教,认同我们极具民族特色的经典体系,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进一步认同我们的中国梦。”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听到这门课,黄明喜还在着手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讲师团队,形成华师特色品牌;同时,还要陆续在慕课上推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整个系列的课程,将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教育智慧发扬光大。

黄明喜表示这个项目的完成还有赖于学校教务处、教育科学学院提供的帮助。《<论语>教育智慧品绎》于2015年在华师正式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开设,2016年获广东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2017年被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列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主题出版名单项目。


华师慕课先行者:学到老活到老

截止2019年5月,黄明喜主讲的课程“《论语》教育智慧品绎”在慕课上的选课人数达到44000余人,通过现代网络授课的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中华传统教育智慧向更多更远的地方播撒。


黄明喜是华南师范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的第一人。他曾出访多个国家,并曾于2012-2014年任拉脱维亚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这些外访经历不仅增强了黄明喜教授的学术能力,也让他接触到了瑞典、美国等国外的先进教学技术。“之前不知道慕课为何物,去到国外才了解到慕课。”黄明喜笑着说,“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学到老。”他还鼓励年轻教师多出去走走,吸取国外优秀研究成果和技术,跟上时代潮流。


范读品绎:领略《论语》魅力

黄明喜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时,常常会带读《论语》文本,他说:“光看书没感觉,要带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体会《论语》的精髓。”黄明喜还会让学生们课下朗读《论语》文本,把音频上传到平台上,读得好的会在下节课放出来课堂欣赏,之后他会点评这个朗读好在哪里,哪里快了、哪里慢了。

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婷亲切地称呼黄明喜教授为“happy哥”,她说:“(黄明喜教授)在课堂开始时鼓励我们展示自己的诵读水平,课堂中更是一句一句带读,在课后鼓励我们反复诵读,录下音频,因为语言的韵味,非诵读所不能意会全,其中深意,非诵读所不能领悟到。”王婷还表示经过十七周的积累,自己的诵读从最开始的平淡寡调到后面的声情并茂。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让人体会到黄明喜教授对经典的了解深入骨髓。

黄明喜教授还给记者看了学生们上课后的心得体会,他说:“每个学生的学习心得、课堂反馈,我都会保存下来。”不仅可以以此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师生间的温情。

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郑昕在大二选了黄明喜的《孟子》和《论语》,今年大三的他还能够说出来“弟子”和“门人”的区别,他表示上了黄教授的课才惊觉中华传统文化才是自己兴致所在,虽然大三没有选课,但还是时常与黄明喜教授保持联系,有时还会畅谈到深夜,郑昕坚定地说:“以后想报考黄老师的研究生,继续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智慧。”


摄影:李宁 廖慧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通讯员:廖慧君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