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将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2014-11-13 10:15:20
新闻视角孔子学院

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院10周年及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世界在这一天将目光投向了各地的孔子学院。华南师大分别在加拿大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大学三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也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自2005年开始尝试至今,我校三所孔子学院已在海外稳健发展,中华文化也正“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众多海外学习者。

高贵林孔子学院为海外文化传播奠基

2008年,我校在加拿大建立高贵林孔子课堂。学校派出中方人员前往高贵林,由王莉担任中方负责人,以期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

抵达高贵林后,教师向王莉反映,他们对汉语教学有些力不从心。于是,王莉对教师进行汉语本体教学与二语教学理论的针对性培训,并且收集教师的教学资源,编辑教学手册与教材。

此后,高贵林孔子课堂在公立小学开设中英双语教学的班级,从影响最小的周末中文课到中英双语班级,汉语教学地位得到提升。

同时,孔子课堂学生人数从几十人发展至830多人,汉语桥等文化活动也因中方人员的到来而争取到开展的机会。孔子课堂在温哥华地区的影响力渐增,外方同事主动提出将课堂升级为学院的目标。2011年,孔子课堂经国家汉办批准升级成孔子学院。

如今,学校校长会出席每年一次的孔子学院大会,每年一次的华师与海外三所孔子学院的理事会也都形成规律。学校正以此为海外三扇传播中华文化的窗户打下了发展的基石。

举手投足都能体现中华文化

负责国际文化学院海外志愿者工作的王葆华教授在国庆节通过短信叮嘱海外志愿者:在国外,要在举手投足间体现中国人的风采。“传播中华文化要通过言行举止来实现”,王葆华说。

从留尼旺孔子学院回国的陈苏蕊对此深有体会。抵达留尼旺的首个中秋节,她用琵琶为学生们弹奏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东方的旋律让外国学生不禁用中文轻轻伴唱。期间,她更受邀与法国著名竖琴音乐家演出,《茉莉花》的旋律在东方琵琶与西方竖琴的交织中缓缓流淌。“那位音乐家很惊奇,这两种乐器的合作竟然这么美妙”,陈苏蕊说。

后来,陈苏蕊回国前,学生问:“老师,您能不能留下来教我们弹琵琶?”必须回国的陈苏蕊最终将琵琶留在了留尼旺。

中华文化讲求谦让有礼,海外志愿者尤为注意这一点。陈苏蕊居住的宿舍楼层只有一间厨房,“遇到和我一同做饭的学生,我都会先让给他们,也会主动清理垃圾”。从拉脱维亚孔子学院回国的黄颖怡表示,汉办发放的书包上印有国旗,提醒着他们要时刻注意形象。

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

喜欢穿汉服、研究《茶经》的玛丽亚是个内向的女生,现于我校留学的她曾在拉脱维亚孔子学院担任秘书。她坦言,与中国人更多地用汉语交流后,自己变得开朗了。

她希望以后能向拉脱维亚人介绍中国,或向中国人介绍拉脱维亚,“让两国的人互相了解是很好的事情。”这与王葆华认为的“让不同文化间的人和谐相处”不谋而合。

黄颖怡记得在拉脱维亚时,遇到一个对汉语充满“真爱”的学生,汉语桥比赛从发言稿到才艺表演均自己准备。见到黄颖怡时,他会喊道:“老师,我要说话!”黄颖怡知道他想找人说汉语,便静静地聆听着他在北京夏令营的故事,聆听着他与中国爸爸、中国妈妈的故事。

孔子学院的成立便是希望在世界范围内能传播中华文化,经过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孔子学院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华南师大建立孔子学院相关资料

2005年,华南师大与加拿大签订合作关系,开始尝试筹备孔子学院;2008年4月29日,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合作设立的孔子学堂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办学;2011年,因办学成绩突出,高贵林孔子学堂升格为孔子学院。2010年11月3日,华南师大法国留尼旺孔子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成为全法国唯一的一所拥有大学直属二级学院身份的孔子学院。2011年11月4日,华南师大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这是拉脱维亚共和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其中,里加文化中学汉语教学点于2013年6月正式获批,成为“里加文化中学孔子课堂”。 
作者/通讯员:张晓敏 卢琦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