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2日,以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金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7ZDA299)开题论证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古文字学会会长吴振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树教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喻遂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沈培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刘钊教授,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王蕴智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洪飏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秦晓华教授等近20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竑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政忠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教授以及项目首席专家张玉金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宏宝教授主持开幕式。
项目首席专家张玉金教授做开题报告,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课题一些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投标书原计划的内容、五个子课题成员基本信息及其内容、现今的工作进展等。其次,他充分阐述了课题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价值、研究对象、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并重点报告了课题最终成果的设想,提出编撰一部丛书《殷墟甲骨文译注》(共20卷、1000万字),并研制包括全部殷墟甲骨文的释文、标点、注释、今译、语法分析等内容的数据库。再次,由张玉金教授的子课题成员彭伟明博士生作了《建构以甲骨文语言研究为导向的语料库的设想》的报告,简述了国内外已公布的甲骨文语料库的优点及其局限,并提出从释文、注释、今译以及语法标注等四个方向建构以甲骨文语言研究为导向的语料库的设想。
评议专家组在听取项目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后,经过认真讨论,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总体设计以及这一选题的框架结构,认为开题报告总体上立论扎实、方法新颖、结构完整,很好兼顾了课题的学术性和通识性。会上专家学者们聚焦在殷墟甲骨文的译注、语法分析与数据库建设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数据库收录不避重复与成果出版避免重复、译注甲骨采取选编而非全编、首见辞例用详注与重见辞例用简注等,深入研讨了国内外几种成熟的甲骨文数据库优势与局限,并指出数据库建设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译注和语法分析上,以凸显本课题特色的意见。
张玉金教授在总结中表示,这次项目开题非常成功,理性的起点昭示着光明的前景,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表示感谢,并表示课题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会结合项目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参照专家组的意见合理调整课题框架。
本次会议将开题报告和以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为专题的学术论坛进行了有机结合,创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的形式,形成了新的开题典范,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