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对故乡爱得深沉

2014-10-24 17:02:12
专题大学返乡者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李健的《异乡人》以诗意的歌词与宁静的旋律勾起了人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而今,许多大学生回到故乡,拾起故乡的方言,去勾勒他们心中美好的故乡图景。

“给予我们对世界的初体验”

阳江市大学生联谊会是一个大学生公益组织。首批成员共60人在2011年暑假返乡调研中结识,此后开始了为家乡服务的旅程。

旅程中,欢笑与无奈并存。

前会长池健儿谈起在敬老院时,“有位老人热情地为我们唱国歌。我们离开前,婆婆还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服务是值得的。

前行路上,他们也曾遭遇误解。今年春节期间,联谊会招募志愿者为电影院维护秩序,减轻工作人员负担,2天内便有上百人报名参加。但由于影院的商业性质,活动遭到质疑。“大学生办活动,能够成功是可喜的,不成功也没事,大学生就该敢想敢做。”池健儿回忆,当时团市委书记的这番话给了他们信心。活动方案重新策划后更加周全,质疑声也随之消除。华南师大文学院大二学生小林说:“假期返乡的大学生既有闲暇又有能力,对家乡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联谊会能引导他们发挥作用。”

大学生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也难以为家乡带来根本的改变。但谈及对家乡期望时,池健儿说:“我们在努力地建设自己心目中的家乡。”

“你们是普宁好学子”

“每次服务后,老人们都会握着我们的手,说我们是‘普宁好学子’。”兰曦义诊队的负责人林雯文笑着说起她在家乡的义诊经历。

这支2011年成立的义诊队,每年寒暑假回到家乡为乡民做医疗服务。同时,他们在义诊中也逐渐学会关爱他人。当时一位贫困的老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一队员在为其推拿按摩后,将身上全部的钱都给了老人,并耐心告诉老人如何保养身体。

第三届假期服务时,有5位已毕业工作或正读研的师兄主动加入了义诊队,这让队员们至今仍觉暖心。普宁的医疗条件和当地乡民的医疗意识都相对滞后,由此遇到的状况让队员们感慨颇多——乡民对手臂上直径2厘米的伤口只在诊所稍作处理而没有包扎纱布的意识;在广州颇普遍的艾炙保健,在普宁还是很少看到。“‘兰曦’还很小,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义诊队这学期开始招募华南师大学生。

他们虽带着赤诚之心进行每次义诊,但也有被冷眼相待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林雯文说:“我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出一份力。”她希望未来能回乡做一名济世救人的好医生。在她看来,“既然学有所成,就应该回报家乡。”

“对老城区的热爱使我们一直坚持”

每天将近11个小时的工作量,每夜都有成员加班走访老城区居民,每次进入老建筑测绘前都要戴上安全帽,在楼梯上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唯恐楼体坍塌。调研持续20天,到后期成员接连中暑已成常事。聊起暑假这段调研经历时,汕头山水社的社员们脸上仍挂有一丝笑容。

这群大学生因为共同致力于汕头民间文物保护而聚在一起。“因为对老城区的牵挂,我们才会走到一起。因为热爱家乡,我们才坚持到现在。”大三的陈若琦这样向记者解释他们行动的原因。

与老居民的接触,使他们对故乡风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听到很多我们从未听过的传闻逸事。”父母都不清楚的“伯公”传说,他们在老伯口中得知了来龙去脉。年过八旬的老奶奶虔诚地烧香拜佛,告诉他们“善有善报”的道理。大二的林致远认为这不能以迷信概括,只有亲自了解,才能明白故乡风俗的寓意。陈若琦则认为这是一种长辈传递正能量的方式。

他们曾积极为老城区规划发展向政府递交了建议信,也曾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但他们同样有无奈的经历。

提到今年2月的“保护桂园”,社员们本来轻松的表情渐显沉重。桂园曾是周恩来的居住地,是革命旧址。活动初期受到了社会关注,随后却不了了之。“我们写建议写报告,尽力做好我们的事。但像桂园这种情况,我们就很无奈。”社员们直言面对桂园不受重视的反应,“真的很心痛。”

保护家乡文物的经历虽然坎坷,但他们仍打算继续为家乡文物保护而奔走。对于未来,他们表示希望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

后记:

在故土之上,有熟悉的乡音,有烙刻着历史痕迹的老建筑,有润物无声的风俗习惯。这些是今日趋同化的都市所不能赋予的。故乡从不是一个虚幻的名词,她温暖着这土地之上的每颗心灵。受其温暖的年轻一代如今渐渐成长,擎起了服务故乡的大旗,在喧嚣中执着地守望着养育他们的那方故土。

作者/通讯员:张晓敏 黄慕蓉 | 来源:未知 | 编辑:华师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