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发展的新视野

2014-09-07 15:10:48
大学城资源共享

冯增俊:中大教科所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袁征:华师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黍:华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2004年各高校入驻“广州大学城”,至今已走过近10年。在社会对人才大幅度需求情形下,高等教育也进行发展模式的改革。“大学的集聚”是否真正能让各高校的资源惠及学生?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如今各城市的大学城发展现状又做何分析?为此,我们对话多位教授,共同研讨中国大学城的发展现状。 

 

华南师大报:广州大学城从2004年至今,您认为它发展的水平怎么样? 

冯增俊:大学城的办学和整个中国的办学思想是有联系的,中国现在建大学城是像办一个城一样,这实际上不符合大学的发展。大学不一定放在一个地方就叫大学城,把大学放在一起进行资源共享,这一点是可以的。但是这些大学如果在广州或者广东省的十个不同地方,那么每个大学都可以带动一个地方发展,那就不一样了。像美国的耶鲁大学附近,本来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现在变成一个中等城市,而且还是世界生物制药最重要的基地。

 

华南师大报:各个高校有自己的层级,资源的丰富性也各有差异。那么大学城各高校应如何协调资源的共享? 

戴黍:我认为高校之间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一种常态。如果把资源共享看成是一种社会运动的话,从目前来看,对这个运动的投入还是不够的。资源是一个活动的东西,不是被动地放在那里,而是我们如何去获取、教学活动参与者是否有主动获取别人资源的饥渴的问题。另外,高校间的壁垒不是人为故意设置的,它是传统形成的,是由于学校原有运行惯性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需要我们更多去打破这个壁垒,把资源活化。 

 

华南师大报:对于国内大城市普遍规模化的“大学城”发展模式,您认为它还有促进发展的空间吗? 

袁征: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老学校在建设性新校区时,老校区的缺点也遗传到那边去,我认为大学城如果创立一些新的学校效果会更好。比如卡塔尔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办的大学城算是世界上比较优秀的。这些学校从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吸取好的专业、人才,比如康奈尔大学等。这样就会从总体上提高它的高等教育水平。中国现在新建的大学城,容量是上去了,但是水平不高。这种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决定的,那卡塔尔的大学城是由王后筹资办的,就会有很多与中国不一样的影响因素。 

冯增俊: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各大学城应该有引领自己的项目。但是这种引领不一定是所有的大学都共同参与,但它会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提升。比如华工如果进行一个影响广东经济发展的尖端项目,那么华师、中大很多学者他们可能会参与其中,这样的项目会吸引各个大学的精英分子集中到那里,促进某个学科的重大发展,进而影响广东经济或产业的转型。

作者/通讯员:吴丹 吴文娟 曾娜玲 张晓敏 温珊珊 黄慕蓉 陈燕燕 | 来源:未知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