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全国人大代表范冬萍: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中国梦迈进

2015-03-20 15:43:34
范冬萍两会

3月5日至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范冬萍教授作为159名广东代表团中的一员,与其他2963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亲历盛会,履行职能。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团代表共提出议案18件。范冬萍参与联名了气象灾害防御法、社会组织法等9件议案;领衔提出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鼓励支持政策、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等2件建议。

在审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范冬萍认为,“双目标”、 “双结合”和“双引擎”是对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的精炼表达。“特别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与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是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通过调研,范冬萍等代表发现,社会、企业和基层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为此她提出,搭建更加通畅便利的信息平台,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基层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加大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就业补贴或基层补贴;加大力度改善基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给予外地的高校毕业生在积分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的政策等建议。同时她认为:“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改革,要适应创新驱动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需求,着力培育大学的创新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司法人员员额要因地区而适当调剂

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时,针对司法人才缺乏、流失,甚至断层的问题,范冬萍提出了司法人员员额要因地区而适当调剂。

一方面要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就业的有关政策,同时对司法人员员额比例的测算基数做动态和科学的调整和配置。在坚持全国范围内法官、检察官员额制不超过39%原则的同时,实行不同地区适当调剂,适当向广东等“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的省市有所倾斜;另一方面,指导各省市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留住基层法院和检察院的优秀人才。

立法人才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提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我省东莞市和中山市这两个不设区的地级市的立法权,比照适用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有关规定)。

范冬萍认为,设区的市获得立法权后,立法人才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关键。“一方面,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做相应的调整,以培养适应立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要注意跨学科的立法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进行立法学的专门培训;第三,政府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高校或社会的专业研究团队购买立法服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范冬萍认为,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通讯员:陈妙吟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