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场:承载的不仅仅是深浅不一的脚步

2015-01-04 10:53:26
岁月钩沉田径场

每当夜幕降临,校园里有一处地方依然热闹非凡,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跑步,有年轻人结伴散步,也有小孩在玩泥沙……那里就是田径场。

在华师80多年的历史中,作为教学、运动休闲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地,田径场在师生校园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们在珠江边的草地上踢足球

1946年,华师的前身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迁回石榴岗。其时,石榴岗已破败不堪,原有的大球场和江边大操场野草没胫,文理学院师生们只能在珠江旁,一片被戏称为“乌拉圭草原”的草地上活动。就是这块草地,诞生了一支名震广东高校的文理足球队。在当年的队员名单中,赫然可见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的名字。

简陋的场地远不能满足师生所需。于是,学院决心整理球场,兴工10天终于整理出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和400米跑道。学院终于拥有一个较完备的运动场所,运动风气渐渐兴起。

煤渣跑道的记忆

1952年,华南师院搬到石牌。1953年,学院响应国家号召,设立健康教育委员会;次年,实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要求全体学生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早晨6点多,学校广播响起,学生全部起床,在大操场上跑步和做操。

五十年代的大操场,小而碎的石子钻得脚心疼。学校体操队搭起蓬布,铺上稻草,练起自由体操。在“文革”期间,大操场一度成为军队战车和炮车临时停放场。

在八九十年代被称为“大操场”的田径场,面积1500平方米,南北面设有可坐3000人的看法,东侧是体育馆,西侧是篮球场、排球场和各种运动设备。

八九十年代,学校每月都举办各种比赛,学生们常常在操场上踢足球到天黑。据1979年入学的历史文化学院张向阳老师回忆,当时除教学外,还有一些类似现在体测的项目,如1500米、游泳、引体向上、负重走等测试,场上非常热闹。大操场也是师生们的休闲之地,有老师回忆,每到日落,就有女生在操场上骑自行车或散步谈心,好不惬意。

据体育科学学院谢仲年老师回忆,1982年体育系复办后,建成煤渣跑道的南区田径场,主要作为体科院的教学用地,1999年加建跑廊和看台。后来,南区田径场作为广东省体育高考用地,人流压力开始增大,每年雨季的雨水侵袭,使场地常常受到严重破坏。

从石牌到大学城和南海的演变

1995年,为了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预审,学校按照现代大学的功能分区改造校园。原大操场的中轴是东西走向,不同于相对合理的南北走向,足球球门分列东西,光线容易对师生的运动造成影响。因此,地处中心区的大操场被改造成为文化广场。对此,谢仲年很激动:“这真是求之不得!大操场人山人海,烟尘滚滚,人在煤渣跑道上跑步,一圈下来,简直像刚打完仗一样。”

2000年,西区田径场动工,次年7月竣工。在当年八月,西区田径场就通过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检验。西区田径场建成后,一直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75周年校庆和80周年校庆,师生校友们汇集于此,共贺同学情、师生情和母校情,热闹温馨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2004年,体科院搬到大学城,南区田径场的使用率开始下降,只是在每年新生报到时,作为临时停车场。2012年,学校开始重新利用田径场,平整跑道,除掉杂草,今年暑假还加固看台。

2004年建成的大学城校区,拥有着综合性大型体育馆和2个田径场。体育馆曾承办过第16届广州亚运会手球比赛,北区田径场也曾举行过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

如今,石牌校区西区田径场、南区田径场,与南海校区田径场和大学城校区田径场,一直默默为华师人服务。

作者/通讯员:张凯璇 王逸凡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