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儒讲坛第55讲暨历史文化学院名家讲坛举办

2017-04-25 08:57:01

4月19、20日,华南师范大学“砺儒讲坛”第55讲暨历史文化学院名家讲坛举办。汪朝光、王奇生、陈谦平、徐勇、陈红民五位国内外著名的民国史、抗战史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左双文教授、肖自力教授参与座谈,院长陈文海教授、副院长张淑一教授分别主持了讲座。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火爆。

中美、中日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愈演愈烈,我国国力不断强盛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日本两国的关系更受瞩目。19日晚,围绕着“国际视野下的抗日战争及战时中美关系”主题,汪朝光、王奇生、陈谦平三位学者各抒已见,分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其中汪朝光研究员提到在抗日战争中,日本虽然有很好的战术却拖累于其眼光狭窄的战略,而中国在坚持抗战中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王奇生教授认为, 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是分析得最透彻的,是奠定其理论基石的里程碑式重要文献之一。而在国民党方面,由于中日力量的悬殊,不少人悲观绝望,甚至叛降,但蒋介石却能坚持抗战,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在分析战时的中美关系时,陈谦平教授强调必须站在国际视野下看待问题,认为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利用了国际力量、国际格局与日本周旋,舆论期待并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三位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多次提到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对中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学者对国际法的研究尚待深入,中美关系大局必须得到维护。

20日晚,在以“日本的侵华战略与蒋介石的对策”为主题的座谈中,肖自力教授以“满蒙特殊论”问题为讲坛作引。徐勇教授指出,东北地区被日本看作是利益所在地,从地缘战略角度来说,可谓“满蒙生命线”,并结合日本学界已有研究,认为日本侵华路线是自东向西,不仅针对中国大陆有作战计划,在海上也有作战规划,即“南北并进”(海陆并进)。陈红民教授则围绕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对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如对于“蒋介石是否对日本侵华战略有过预判”的问题,他认为无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还是日本高层,都不曾预料到七七事变的发生,要说对此进行预判只能说是猜测日本将从华北、东北等军事驻地向中国大陆发起攻击。在讲坛的最后,主讲嘉宾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问答互动。

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王奇生,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陈谦平,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徐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会理事,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组成员。陈红民,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通讯员:黄叶坤 |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