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华师面孔,总有一种气质打动你(个人篇)

2016-01-30 11:56:16
2015年,对于华师,是改革的一年,是前行的一年。小编摘录了过去这一年,华南师大新闻网、校报、官方微信平台报道过的人物,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契机进入我们观照的视野,除了他们,还有许多坚守在一线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师生员工,一同推动着华师前行……(悄悄说一声,以下盘点排名不分先后哦~)

 

01 李保生:从沙漠到课堂的研究之路

197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李保生就只身前往兰州,进入冻土沙漠研究所开始沙漠探索之旅,发现了萨拉乌苏的秘密,改写了河套人的历史。1992年来到华师,从沙漠到课堂,李保生将做研究的执着精神授给华师学子。在风沙中来去36年,李保生说,“兴趣是内动力,没有兴趣,坚持不下来。”

推送链接:李保生:风沙中来去36年  http://news.scnu.edu.cn/?p=3851

 

02 赵淦森:从“放牛娃”到云计算专家

嫦娥一号”升空时,正在泰晤士河旁的甲骨文公司工作的赵淦森在外国同事的赞叹声中有些失落,“你发现一样是黄皮肤、黑头发,但卫星升空这件事跟你却没什么关系,你和老外一样只是看看电视新闻。”

四个月后,他辞去技术总监和总工程师的职务时,同事们觉得难以想象:赵竟在未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决定回国。赵淦森拒绝了甲骨文公司提供的在深圳分公司工作的机会。他想,回国就是为了不给老外打工。

如今,华师的云计算研究已走在华南其他高校前面,广东省已有多家企业的云计算产品中包含了赵淦森及团队的研究成果。赵淦森坦言:“我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科研成果赢得认可的。”

推送链接:进击的赵淦森:“放牛娃”到男神http://news.scnu.edu.cn/?p=6049

 

03 王小菁:我只想对学生倾己所有

2003年,王小菁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4年教师节前夕,王小菁更是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虽然获得很多荣誉,但她却非常“淡定”。作为教师,她希望自己以身作则,告诉学生做学问不能太功利。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只是倾己所有,教予学生专业知识、做人做事的态度、还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她希望把科学这个故事讲生动,继续教出更多合格的人才,为社会服务。

推送链接:全国优秀教师王小菁:我只想对学生倾己所有http://news.scnu.edu.cn/?p=7855

 

04  张学樑:408琴房走出的金钟奖

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大赛决赛上,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青年教师张学樑以98.51的高分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夺得声乐组金奖。

怀着一颗分享和奉献的心,张学樑放弃出国深造和留在母校的机会,在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华师,成为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的一名老师。

对学生,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指导意见,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爱好。他解释道“我尊重学生,希望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我会尽力帮助他们。”

对音乐事业的坚持,张学樑说:“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把自己喜欢的事变成了我的职业。”

推送链接:人物|张学樑:从音乐学院408琴房走出的金钟奖

http://news.scnu.edu.cn/?p=7855

 

05 王棣:最幸福之事是晨起一茶一书

王棣,曾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一直在华南师大历史系工作,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在华师教书育人三十余年,王棣老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怀有超乎寻常的深厚情感。

“人才的培养是很慢的,百年树人,它是个长远的计划。我作为一名老师,我教100个学生,每个学生又继续教100个学生,那么我就觉得我在这个世界上为我的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这就是人生价值。

推送链接: 王棣:最幸福之事,是晨起一茶一书

http://news.scnu.edu.cn/?p=6207

 

06 邢蓬华:带着学生“玩”设计

华师卧虎藏龙,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创作成就。我们从工业设计系老师邢蓬华开始,了解老师们的独特之处和为师之道。

邢蓬华是华南师大美术教育专业2002届的毕业生,留法学习工业设计,五年后归来任教。“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学成归来。在法国做和在中国做工业设计的最大区别是——我能对国家有一份贡献。”“我一直坚持教学生学会怎么‘玩儿’。”邢蓬华这样概括她的教学理念。

推送链接:邢蓬华:带着学生“玩儿”设计

http://news.scnu.edu.cn/?p=3600

 

07 肖少宋:人书相悦,悠然心会

他,一副金属框眼镜,一身整洁衣裳,谈笑自如,风度翩翩;一方书桌,几尺讲台,就是他此生的向往。曾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他,如今站在了讲台上,挥斥方遒,教书育人。他就是文学院的肖少宋老师。

那一方紧靠着窗台的木书桌,是肖少宋多年来不变的坚守。阅读之于他,是心灵的浸润,也是构建个人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如今,面对自己的师弟师妹,也是学生们,肖少宋笑着说,“我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多读书。”

推送链接:肖少宋:家有一堵书墙

http://news.scnu.edu.cn/?p=6234

 

08 温兆清:小球藻陪华师人度过艰难岁月

他,在华师人挨饿受冻时培植小球藻,养活了一代华师人;他,在华师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任教38年,影响了一代华师人;他,虽退位华师却不减对学生的关切,感动了一代华师人。他就是温兆清。

任教三十八载,他坚持授课先行。“大学教师应以教学为最重,绝对不能因为行政和研究耽误了教学。”温兆清坚持认为,教师就应以教为先。任教38年来,温兆清多次拒绝学校让他出任行政职位的安排。曾经的科研搭档、生科院副院长李娘辉评价:“他把主要心思都放在关心学生的学习上,是一位教学型老师。”

推送链接: 温兆清:他培植小球藻,解决了华师人温饱问题

http://news.scnu.edu.cn/?p=6436

 

09 吴颖:忙碌也是一种生活修行

2004年,原本担任旅行社国际领队的吴颖进入旅游管理学院,担任旅游英语和导游业务的主讲老师、讲师。2010年,她又兼任了花园酒店的国际领队。2014年7月,吴颖进入江畔国际青年旅舍工作,逐步参与旅舍的全面管理,并出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旅舍通过了国际青年旅舍联盟HI-Q认证,成为其在中国280家加盟旅舍中第一批通过国际认证的青年旅舍。

“你可以说我是工作狂,但我觉得这是生活的一种修行。”双重的身份让吴颖专注于每一秒钟,任何无所事事或虚度光阴都会让她产生巨大的愧疚感。

“在别人眼中,我可能是个不安分的人,整天东跑跑,西跑跑。但我认为,做人不一定要朝九晚五,这样的生活更精彩。”吴颖说。

推送链接旅游管理学院双兼教师吴颖:忙碌也是一种生活修行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347970

 

10 许思安:做用心的教育者

近两年,作为身在高校的研究者,心理学院的许思安老师带着自己的团队尝试站在本土的角度,用人格心理学的方式,研究中国学生如何看待希望。许老师习惯“基于对本土资源的收集形成对本土状况的总结,用以指引中小学的课堂”,对基础研究的成果加以应用。

“知识是很容易折旧的,要想始终保持在前沿的位置指导学生,要主动学习。”许老师说道。

专注于用本土化研究引导教学,引导学生去传承教学理念,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沉淀才会体现出成果。但当看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点点传递出去时,许老师感到很欣慰。

推送链接:许思安:做用心的教育者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347974

 

11 员巧云:喜欢,然后沉浸其中

作为一名专业老师,员巧云做着自己目前能做的努力。“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教学促进科研,带着学生去做,打好基础,关注前沿的同时多与外界交流,自己一直努力进步的话总会有机会的吧。”在她的想法中,有沉淀了自然就想去做研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想表达出来,

除了科研教学工作,员巧云平时也喜欢弹弹古琴,喜欢看书摄影,“我拍照片纯粹只是兴趣。” 她说:“做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然后沉浸其中”。

推送链接:员巧云: 喜欢,然后沉浸其中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347975

 

12 黄家驹:从未把自己当做你们老师

1948年,黄家驹成为广东省文理学院社会教育系的本科生,毕业后留校(时南方大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后被推荐到北京大学经济系读研。1954年,23岁的黄家驹从北大毕业后,回到华南师范学院,担任政治教育系的老师、辅导员以及系主任,挑起教学与政治工作两副重担。

推送链接:黄家驹:“从未把自己当作你们的老师”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326848

 

13 左双文:抗战史为现实提供镜鉴

翻开左双文的《华南抗战史稿》,那段鲜血淋漓、波澜壮阔的华南抗战的历史在眼前展开。1993年,左双文调到华南师大历史系工作,“我的工作不能脱离我的工作环境,总不能到广东来却不了解广东的历史。”自此,左双文开始了华南抗战史研究。

孜孜不倦地研究抗战史二十余载,左双文坦言,“我不主张只钻故纸堆,而是通过我们的研究为现实提供资讯和借鉴。”

推送链接:左双文:研究抗战史,为现实提供镜鉴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287031

 

14 张恒亮:不允许自己不努力

见到张恒亮之前,听说他是个体育生,成绩优秀,平时兼职主持、拍广告,还曾赴新加坡研修,种种经历,似不寻常。可当见面才发现,真正的张恒亮与其他同龄阳光大男孩并无多大区别。“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多年前张恒亮就把这句话抄在了日记本里。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写照。

推送链接:人物▕  张恒亮:非典型体科男

http://news.scnu.edu.cn/?p=4756

 

15 杨稀岚:只想做属于华师的校拍

校拍红人的气质总让人羡慕,但你知道华师校拍创始人同样是女神级别的人物吗?

“一眼就能在人群中看到她”的杨稀岚,曾以模特身份参加过不少走秀,喜欢设计,在服装设计上有自己的坚持。生活中,看似高冷的她更愿意做活泼的“杨跳跳”。 走在校道上,杨跳跳习惯性地观察身边来来往往的同学,每当看到“心仪”的拍摄对象,就跟上去死缠烂打地请对方帮忙当“模特”,不知道从什么起,她已经习惯了被拒绝。她不是摄影脑残粉,她只是想做属于华师的校拍。

推送链接:杨跳跳:只想做属于华师的校拍

http://news.scnu.edu.cn/?p=4892

 

16 李骏达:抗战胜利大阅兵上的华师人

在9.3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上,有这样一支方队,它诞生于秋收起义时,现已发展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能打硬仗的岭南雄师,那就是“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阵。在方队中位列第9排22位的士兵,便是华南师大2013届毕业国防生李骏达。

从国防生到部队干部,再到“华南游击队”方阵中的一员,李骏达以非凡的毅力将困难一一克服。李骏达说,“华师校训的第一句就是‘艰苦奋斗’,虽然现在不打仗了,但建设一支能吃苦、能打仗的人民军队却是每位军人的梦想。阅兵既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动力。”

推送链接:李骏达:9.3抗战胜利大阅兵上的华师人

http://news.scnu.edu.cn/?p=7425

 

17 廖虹媚:华师出了个中华小姐

2015年夏天,廖虹媚走出了华师的校园,走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舞台,演绎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她希望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尝试不同的事,想清楚了以后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所以,她觉得“瞎忙”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每段经历会成为一种积累。

回首看四年的本科生活,廖虹媚一直处于寻找和变换的状态:学业、社团、科研、文艺表演和创业,她勇于尝试各个领域,而且全力以赴。她对仍在读本科的师弟师妹们有着同样的期许:“希望大家明确某一阶段内该做什么事,要有怎么样的目标,然后勇敢去尝试。”

推送链接:华师女生廖虹媚:中华小姐养成记

http://news.scnu.edu.cn/?p=7790

http://news.scnu.edu.cn/?p=7646

 

18 杜昊滢:拳里拳外,她一直在备战

这位看上去文文静静,高高瘦瘦,来自华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杜昊滢,却获得了第一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之女子陈氏太极拳竞赛冠军。

面对学业和比赛的压力,杜昊滢通过太极拳中的平和之道去淡然面对,让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拳术里,渐渐学着去保持内心平衡。

杜昊滢的努力与态度,也让她在大学里获得朋友的友谊和尊敬。“一开始还只是因为学习和志趣相投,相处久后才发现真的是良师益友。”和杜昊滢一起学习英语的公管师妹曹鑫说,“不仅自己会更加重视学习,而且她为人处世的那份平和与淡定,也会感染到自己。”

推送链接:世界太极拳冠军杜昊滢:她来自华师

http://news.scnu.edu.cn/?p=4437

 

19 傅城州:玩转代码的技术大神

当其他小孩子沉迷在“小霸王”的游戏里时,傅城州却一门心思地研究起了“小霸王”的说明书。高中的编程课上,他故意将电脑调成蓝屏,并成功“骗”到了老师。课下的作业,他总能轻易完成,为身边同学解疑答惑。

接触编程,从“玩”开始,也是这份兴趣与热爱,让他从华师的本科生“玩”到了如今的博士生。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就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生或者活。”傅城州说道。

推送链接:傅城州:玩转代码的技术大神

http://news.scnu.edu.cn/?p=5188

 

20 李颖煊:探索教育大数据的积累

李颖煊是华师计算机科学师范专业1992级的学生。因为成绩优秀,他本科一毕业就进入中大计算中心工作,但“不安分”的他最终没有选择留在教师的岗位上。

为了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教育大数据的积累,在华师80周年校庆前夕,学校邀请李颖煊与网络研究中心共同开发校园移动应用,“华师小木”应运而生。从此华师有了自己的校园移动平台。华师小木也成了李颖煊助力母校教育发展的支点。

推送链接:你手机上的华师小木,创始人就是他!

http://news.scnu.edu.cn/?p=3543

 

21 莫枢伟:从“不务正业”的体育生到身价千万的养龟专业户

三年前,体育科学学院2012届毕业生莫枢伟顶着被亲友质疑“不务正业”的压力,走进了一栋5层楼高的出租屋,开始养龟的创业之路。

三年后,这栋出租屋里共有18个养龟池,养有一万多只龟,估价两千多万。每天,莫枢伟都在出租屋里,为龟池换水、隔天傍晚喂养、检查产蛋区,以及随时留意刚孵化的龟苗健康情况。

回想起三年创业路,莫枢伟强调:“少去想,多去做。”

推送链接:莫枢伟:从“不务正业”的体育生到身价千万的养龟专业户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279503

 

22 韩启德:大学生要像个大学生

“大学生像个大学生,大学老师像个大学老师,大学像个大学,国家才有创新驱动整体的趋势。”韩启德在2015年省挑战杯举办期间寄语华师学子:在最宝贵的学习期间,如果大学生在眼前急功近利,没有打下深厚的基础,那么未来也难以走得更远,这对国家的人才培养来说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

推送链接:科协主席韩启德作客华师,与大学生面对面:“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http://huananshidabao.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271758

 

除了这些面孔,推进华师前进的,还有无数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老师、学生和校友,他们证明着自己,也见证着华师的发展。下一个“华师人物”,可能就是你。

作者/通讯员:华南师大新闻社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