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谌新民: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改革

2015-03-12 11:16:40
两会

今年“两会”期间一个热门话题是收入分配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和与会代表的发言中,都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公民收入分配公平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期望,这一问题也成为网民关注的首要热点问题,引起社会热议和共鸣。

收入分配这一问题之所以受到“两会”和社会如此持续的高度关注,并且各方意见差异较大,难以达成共识。一方面,当前确定是存在较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确已远远超出了国际通行的0.4的警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在理念上模糊不清,对于到底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清晰。

目前,不少人将收入、分配、工资、薪酬等概念混为一谈,以为关注这一领域问题都是一回事。其中,这四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存在重要差异,所需要提供的公共政策也存在天壤之别,没有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而苛求一剂药治好不同病症是不现实的。

薪酬是一个组织管理概念,它是涉及一个组织内部人员的报酬问题,薪酬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员的岗位层级和单位的绩效,它由单位内部人员关注就行了,只要它对外有竞争性、对内有公平感、员工满意就行。而工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与产业结构、区域人们的整体收入状况和区域竞争力及持续发展后劲,工资取决于就业者人力资本水平、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具体单位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绩效,以及政府工资政策,它是从一般工资决定意义上谈的,人们常将现实中的薪酬误以为工资。而收入则既包括薪酬收入,也包括薪酬以外的其他劳动报酬,还可能包括一些投资带来的财产性收入,甚至包括一些灰色(非违法)收入。

分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单位对员工的薪酬报酬(初次分配),也涉及到社会对全体人员的收入再分配,初次分配主要涉及薪酬效率原则,再分配更多地考虑收入公平原则。从两会新闻报道看到,人们对此并未有清晰认识,所提出的建议似乎也过于原则。那么要问:当前人们认为的收入分配不公到底属于哪一类?是哪一部分不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到底关注哪类收入分配改革?到底需要政府部门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有哪些作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其实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政府能够做的并不多。我们认为:中国当前核心问题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只要把握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机制、控制好垄断行性行业的非理性收入、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维护好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即可。其它方面则应该培育人力资源市场,让工资的三大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工资分配的三大机制分别是:基本保障功能,工资在保障员工及其家庭生活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而有所提高;资源配置功能,让人力资源随着收入水平变化而理性流动就业,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员工激励功能,通过提高收入待遇,使高效率员工获取较高收益,从而使用人单位取得人才竞争优势。第一个功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则社会成员能够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社会稳定的基石就有了;第二个功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则社会成员与用人单位可双向优化选择,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就高了;第三个功能能够发挥作用,整个社会就有活力了,何愁创新没有动力?

当前,在收入分配问题改革上,不能奢求用一剂宏观政策良药解决微观内部不公平问题,也不应该用微观收入分配矛盾去左右宏观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改革呢?

从微观个体层面,主要体现工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功能),一方面使薪酬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有所提高,最起码增长速度不应低于CPI。另一方面使得薪酬结构更加合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使优秀人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从宏观整体层面,主要体现资源配置和公共机制(功能),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等公共政策,一是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不因非市场因素存在过大差距,使人力资源流向社会需要且对人才有吸引力的领域,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作用。二是使社会各方面和阶层均能够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红利。

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当前在收入分配改革领域最关注的应该是:薪酬水平能够随着经济发展有提升,实施社会保险之后薪酬水平和养老待遇不比其他相似群体更低。

作者/通讯员:谌新民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