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全国人大代表林勇携7项建议赴两会

2019-03-11 16:24:47

3月5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华师经济与管理学院林勇教授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之一

也将出席大会

林勇,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珠三角规划首聘专家、世界政治经济学协会(WAPE)常务理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勇是第二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年相比,今年他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学生、青年人、夫妇、教师、老年人和民营小股东等多个社会群体上,提出的七项建议涉及教育公平、教师薪资、大湾区发展、社会保障、互联网建设等多方面社会热点。

这次大会,林勇准备提交的七项建议包括:《关于进一步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的建议》《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关于建立健全老年人走失防护机制的建议》《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和交流展示中心的建议》《关于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退休待遇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三方网络支付监管的建议》《关于修改<公司法>司法解释保护民营小股东权益的建议》。

“人大代表要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是提出建议的根本出发点。”林勇说道。他强调,这份责任感让他在平时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由于林勇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平时积极参加各地经济社会活动,群众通过学校或者各种渠道向他反映的诉求成为他调研和撰写议案的焦点。“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用事实说话是拟定建议的第二个原则。”林勇从社会各界收到的建议中,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且在社会公共领域有重要意义的建议进行调研分析。建议的形成也是群策群力的结果。他的同事和研究生也会参与到调研工作中。

关注教育公平,师生都要公平

推动省际教育的公平,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退休待遇的公平

“公平”是林勇的七项建议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林勇高度关注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分别就高考录取省际不平衡以及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退休待遇不平等的问题提出了两条建议。

在《关于进一步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的建议》中,林勇以广东省和河南省为例,指出目前高考录取率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广东是经济强省、财政贡献大省,却是高考录取弱省;河南是人口大省却也是高考录取弱省。“这是一种省区经济人口贡献与高考录取地位不相称的现象。”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按照“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原则,根据各省未来人口变化趋势、高考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状况、人才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将高等教育分配公平的重点放在增量分配的改革上,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建设投入比行政上的录取批次划分更重要。


“民办高等院校现在存在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这和民办高校教师在退休待遇上和公办教师差别较大有密切关系。”林勇说道,他把目光投向民办教育中的教师群体,提出《关于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退休待遇的建议》。

他强调,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保障。推动民办、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退休待遇对于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保障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对民办、公办学校教师薪资并轨进行了尝试,林勇希望广东省也能尽快推进这项建议的落实,逐步消除两者的差距。

提倡合休产假:呼吁减少女性压力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作为经济学者,林勇高度关注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继去年提出《关于将产假改为育儿假由男女合休的建议》后,今年林勇再一次提出《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他表示,这个问题虽然在社会上引发了讨论,但目前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明确的回应,因此希望再次呼吁以引起关注重视。


林勇说:“如果仅仅延长性产假,会导致社会对女性产生偏见,且不利于家庭和谐。”他参考挪威经验,建议修改我国产假政策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让男性分担一部分的育儿任务,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纠正就业上性别不公平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促使二孩政策达到理想效果。不过关于夫妻共休产假的实施方案,不同省份应根据自身发展及财政情况而定。

除了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林勇还关注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走失情况多发,因此建立老年人防走失机制愈发重要和紧迫。目前国家尚未建立可以跨越省市城乡的统一机制,所以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为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保障,建立易走失老年人数据库,联合四大运营商免费提供防走失装置定位服务等。

提议搭建粤港澳青年共创平台

发展希望寄于青年,发展动力源于科技创新。

今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林勇作为广东省政府珠三角规划首聘专家,将在本次人大会议上提出《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创平台与交流中心的建议》,这项建议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青年人才培养问题的细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华文化认同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

为此,他建议,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创联盟,建立“粤港澳青创湾”中心线下平台及“粤港澳青创湾”新技术人才与项目线上协作平台,构建人才交流和创业辅导服务中心等路径,实现青年在科技、公益、成长、文化四个方面的共创交流,形成支持粤港澳青年社群共研、共联、共创、共享的创新土壤与成长机制,打造一个面向数字经济领域,聚焦新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创平台和交流展示中心。

这条建议也和华师学子息息相关。谈及当下华师学子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时,林勇肯定了华师创业学院的推动引导作用,学生参与热情高,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华师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布局中继续发挥自己优势,促进创新成果的落实与产业化,更应走出校门,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互动。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值得肯定,但不要仅仅停留在完成一份报告上,他希望建议中青年共创平台的架设能够推动同学们的创业热情转变为实际效益。


林勇用“民生、公平、经济”概括这七项建议。这些建议体现的多样性和林勇的多重身份以及平时对知识领域的广泛涉猎密不可分。从省政协委员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经济学教授到广东省政府珠三角规划首聘专家,林勇既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又是珠三角规划设计师,是倾听人民声音,为国家献言献策的人大代表。

林勇的多重身份让他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承担的使命,“人大代表是老百姓的‘义工’,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再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林勇说。

                                               摄影记者:谢其亨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作者/通讯员:庄志莹 郝莹 吴碧彤 欧阳剑平 黄锶 白仲夏 |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社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