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深度报道网络教育学院与岑溪教育局共同研发的“乡村手机学堂”

2018-05-15 09:58:00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岑溪市教育局共同研发“乡村手机学堂”,2017年岑溪市全面启动“乡村手机学堂”项目。岑溪是“乡村手机学堂”是高校、地方教育局、一线学校等多方深度合作的成果,既体现了前沿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也展现了项目自身的实践价值。《广西教育》杂志2018年4月刊深度报道了“乡村手机学堂”。


岑溪:教师专业学习的新尝试

(《广西教育》编者)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互联网+”思维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开来。“互联网+”与教育发展的联合,源于我国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的不懈探索。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加快了全国各地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步伐。梧州岑溪市便是众多尝试及收益者之一。

近年来,岑溪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辖区内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具备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的条件。然而,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岑溪市却碰到了“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岑溪市“乡村手机学堂”应运而生。2017年,岑溪市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同研发了“‘乡村手机学堂’手机微信平台与电脑端应用平台”,让师生可以随时观看名师课堂、实时与名师互动,探索出了一种教师掌上学习的全新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如今,岑溪市在“乡村手机学堂”平台上开设了直播课堂、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特色活动四大板块,为该市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了便利、广阔的学习平台。


“互联网+”助推教育腾飞

——梧州岑溪市开展“乡村手机学堂”纪实

(本刊记者 蒙秀溪 通讯员 覃坚勇)2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梧州岑溪市安平镇古麻小学。刚进校门,记者便被一阵颇具节奏感的敲桌子声吸引。此时正是上课时分,为何会有敲桌子声?走近教室,记者恍然大悟,原来是授课教师在播放《小小鼓号手》的录播课视频,学生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因为没有鼓、号等用具,只能击打桌椅来感受节奏。“这样的音乐课可好玩了,我们跟着视频里的同学一起学习,能学到很多音乐知识。”虽然已经下课,但该校学生傅宏慧依然意犹未尽。

这是岑溪市的农村学校利用“手机学堂”上课的一个精彩片段。2015年,岑溪市教育局联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同开发“乡村手机学堂”,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巩固、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这是一场教育改革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中,学生、老师乃至家长都是受益者。”该市教育局局长陈展涯不无自豪地说。


高度:联结高校,逐层推开

“为地方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改善乡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我们作为教育人的一份责任。”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艺如是说。正是这样一份“责任”,把两个原本相隔六百多公里的单位联结到了一起,为发展区域教育而共同努力。

推广“乡村手机学堂”,需要发达的网络设备作保障。2017年,岑溪市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国家级督导评估,迎检期间,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获得长足发展,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具备了实施“乡村手机学堂”的必要条件。而且,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部智能机,这也为该市推广“乡村手机学堂”提供了可能。

开发“乡村手机学堂”之初,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岑溪市教育人的面前:信息化设备达标配置与学校对于设备的利用率并不匹配,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学校、教学点,信息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该市现有中小学452所,其中学生人数在15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村小分校、教学点有314所(个),占了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9.5%。乡村学校(教学点)点多面广的实际,造成了学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上乡村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代课教师队伍庞大等,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正因如此,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成为岑溪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课题。就在此时,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关于“‘手机教师网’手机直播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入了该市教育局领导班子的视野。取得联系之后,两个单位一拍即合,启动了“华南师大—广西岑溪‘乡村手机学堂’手机微信平台与电脑端应用平台”的研发工作。

对于新事物,教师们一开始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担忧。“一部手机真能解决教师学习的问题吗?学生会不会以此为借口,迷上手机?这个平台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作用究竟有多大?刚开始,我们都很担心这些问题。”岑溪市糯垌镇古院小学教师刘佳坦言。

为了消除教师们的种种疑惑,岑溪市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定了具体措施:合作期间,该学院免费为该市提供手机直播软件,免费承担后台数据整理、后台监控、处理视频等工作,免费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至今已累计举办录播技术、资源应用等专题培训20场次;该市教育局则负责落实试点学校、项目推进以及购置录播设备等具体工作。

随后,岑溪市采取了“以点带面,试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市区层面选择岑溪市实验小学、岑溪市第二小学作为优秀教师直播录课试点,乡镇层面选择归义镇新圩中心小学作为镇区学校直播录课与应用试点,农村层面选择归义镇石坡中心小学寄宿部作为村小直播录课与应用试点,逐层逐级落实各项工作。

“‘乡村手机学堂’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作为第一所尝试新事物的农村小学,归义镇石坡中心小学寄宿部校长陈波慨叹道,“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农村老师可以根据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就像名师手把手指导一样。校园文化资源也很多样,学生通过平台可以了解更多活动,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

2017年,岑溪市“乡村手机学堂”工作已在全市铺开。“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平台,进行相关学习。‘乡村手机学堂’平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另一种可能!”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教师梁艺琼激动地说。


宽度:让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岑溪市安平镇古麻小学是一个地处偏远、只有20名学生的教学点。唐晓玲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教师。自任教以来,虽然她也参加过一些专业学习,但由于“先天不足”,各项教学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比如教语文,以前就是教孩子们认认字,或者是简单理解一下课文,深一点的自己就不会了。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这些学科,自己根本不会,更不要说去教了。”唐晓玲老师说。

“乡村手机学堂”的出现,对于唐晓玲老师来说就像是一场“甘霖”。如今,她只要有空就会进入“乡村手机学堂”平台,认真观看每一节录播课,还做详细笔记,以便反复学习、体会。“我会把视频下载下来,播放给孩子们看,引导他们跟着学习,自己也会模仿录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唐晓玲老师说,“这个平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跟一些名师及时互动。”

如今,运用“乡村手机学堂”平台进行专业学习,已经成为岑溪市教育界的一种“新风尚”。那么,该平台具体如何操作?又有哪些学习内容?为了一探究竟,记者现场观看了平台的应用操作:打开微信后,点击事先收藏的平台链接,进入平台页面,然后按需进入相关板块观看视频。该平台分为五大板块,页面顶部是通知板块,主要是发布每周直播课时间、录播课课表等;通知板块之下分别为直播课堂、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特色活动四大板块,包含有市内优秀教师常态课直播、录播视频以及区内外名师授课视频、市内优秀学校文化活动视频等内容。

目前,“乡村手机学堂”平台已经发布录播视频资源1500多个、直播课1000多节、教研课、继续教育培训专题课、名师课等300多节、特色活动视频200余个,涵盖了所有学科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可根据各自的需求、学生的实际选择学习。现在,岑溪市教育局每周都会安排优秀教师更新录播内容,目的是把更多、更先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播给广大教师。

“上课的都是本地的优秀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虽然快到退休年纪了,但我每天都还缠着校长,让她一定要教会我使用这个平台,为此我经常学到凌晨两三点。我觉得这个平台不仅对老师有用,对学生也很有用,学生们非常喜欢。”岑溪市马路镇车垌小学教师郭海妙激动地说。

面对“乡村手机学堂”,激动地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在岑溪市马路镇车垌小学,记者就现场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激动。记者来到学校时,已到了放学时间,但该校二年级的学生却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依旧兴高采烈地跟着视频学习一首儿歌。更令记者惊讶的是,这节音乐课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天,就连中午学生也嚷着不休息。

自从有了“乡村手机学堂”,岑溪市师生们的学习热情不只停留在课堂里,还延伸到了课后、课外。岑溪市糯垌镇古兰小学的学生家长廖露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天的“夜生活”就是看看电视,然后上床睡觉。现在,“夜生活”变得丰富了,除了看电视,他还会打开手机,进入“乡村手机学堂”平台,和女儿一起看学习视频。“我们文化低,不懂怎么辅导孩子,自己只能干着急。有了‘乡村手机学堂’,孩子每天晚上都会叫我跟她一起看视频学习。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学习了。”廖露说。

为了促使教师、学生都能有效运用“乡村手机学堂”平台,岑溪市教育局还制定相关监督机制:要求教师每月交一篇视频学习心得,教师每天询问学生课后使用平台学习情况,教育局教师培训股工作人员定期进学校检查,以确保平台能够物尽其用。


深度:从教学改革到文化生成

“乡村手机学堂”平台的研发,给乡村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更深层次的目标还在于帮助乡村学校形成较为丰富的校园文化,切实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岑溪市马路镇车垌小学就是受惠者之一。据该校校长李妙华介绍,该校只有4位教师,因为大家平时都忙于教学、管理工作,也都没有什么“文艺细胞”,所以学校的文娱活动非常少且单调。“除了‘六一’时有拔河比赛什么的,其他活动就没有了。”该校学生李颖茵说。

使用“乡村手机学堂”之后,车垌小学的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该校师生平时除了跟着视频“苦练”才艺,还将“特色活动”板块中展示的活动搬进学校,丰富了师生们的校园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夕,该校师生和家长还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了这个夜晚,他们从“乡村手机学堂”平台上下载各种活动视频,学跳舞、练唱歌、演小品……

“早在春节前三四个月,家长们就提议,今年除夕学校要搞一台晚会。那天晚上真是非常精彩,老师、学生们的表演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李妙华校长激动地说,“‘乡村手机学堂’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让学生都喜欢上了学校。现在,有些学生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嚷着到学校,周末也想到学校学习呢。”近三年,车垌小学均获得马路镇教学测评一等奖,“乡村手机学堂”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当今社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促进教育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手机学堂’平台不仅要给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要为各学校打造一个能与名校、名师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市‘一校一特色’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陈展涯局长说。设置“特色活动”板块即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该板块展示了市内优质学校的特色活动、区内外名校的文化建设案例,同时还是举行学校办学论坛等活动的场所。

“平台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里面的内容非常有用。以前,我们的校园文化观念很淡薄,每天想着上好几节课就行了,而且农村老师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参观。现在,通过‘乡村手机学堂’,我们可以接触很多资源,虽然不能做得像那些学校那么好,但确实获得了很多启发。”岑溪市糯垌镇古兰小学校长蒋建文说。

随着“乡村手机学堂”的普遍使用,岑溪市越来越多农村学校从中学习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并逐渐形成了文化建设的思路,如岑溪市糯垌镇中心小学着力打造“竹”文化、糯垌镇古兰小学建设“兰”文化、马路镇车垌小学兴起“礼”文化,就连安平镇古麻小学这个只有二十多人的教学点,也从平台上获得灵感,努力创建适合学生的“快乐”文化。

据溪市教育局长陈展涯介绍,今年岑溪市的“乡村手机学堂”将会有更多新的变化,除了不断更新、完善展示内容,还将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整合、创新栏目的设计,为教师们提供更具有借鉴学习意义的资源。“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将继续做好‘乡村手机学堂’的建设。有了现代信息手段的助推,我们有信心把岑溪的教育发展得更好!”陈展涯进一步表示。

报道链接:http://39af7aa3.u.mgd5.com/campaigns/5ad07428347a1963fc1b9437/20180512022644/5af686de347a1973fa79c19b/index.html?t=0&custom=&crid=&s=1

作者/通讯员: | 来源:网络教育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