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陈金龙:党内政治文化是评价政党形象的尺度

2017-09-15 09:23:46

■本期主持: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期主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主持人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政党形象的建构,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净化作用。可以说,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要任务。本期刊发的3篇文章,分别从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性、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3个维度,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阐释,以期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关注、支持和参与党内政治文化建构。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超大规模的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党内政治生态的建构、执政党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党内政治文化支撑。同时,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基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由一系列政治规矩、政治规范构成,这些政治规矩、政治规范本身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12个方面,是党内政治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党内政治生活功能的发挥以党内政治文化为支撑。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党内政治生活功能的发挥,需要借助党内政治文化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涵养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没有党内政治文化为支撑,党内政治生活将是空泛的,党内政治生活也将因为没有内涵和规则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环境与条件。文化是制度的灵魂,离开文化的价值支撑,制度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制度是文化的载体,离开制度的规定和约束,文化就无法落地生根。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作为一种制度要发挥规范、约束党员行为的作用,取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状况。有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准则也难以规范、约束党员行为。党内政治文化构成党内各项制度协调、整合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表征,就是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有一种敬畏感、忠诚感,思想上高度认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行动上自觉践行党内政治文化的规定。如此,才能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员的规范、约束作用。

 

党内政治文化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运行的结果,党内政治文化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态的大环境。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犹如流动的空气,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大环境,既时刻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又从根本上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可以说,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成长的土壤,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显和表达。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支撑。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党内政治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党内政治生态取决于党员干部的行为表现,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维护党中央权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直接关系党的政治生态,而这些行为表现与党内政治文化密切相关。没有党内政治文化作支撑,难有党员干部规范的政治行为,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向上,直接关系党内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 

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腐败现象是恶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毒瘤,消除腐败有赖于制度规定、法律完善和铁腕反腐,党内政治文化也有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制度、法律不是万能的,再完备的制度、法律也难免存在漏洞。借助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作用、激励作用、规制作用,有利于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机制作用的发挥。同时,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抵制和消解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影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关系政党形象 

政党的凝聚力、影响力与生命力和政党形象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要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需要政党形象支撑。党内政治文化是建构政党形象的基础。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形象的表达。政党形象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政治文化是构成政党形象的核心要素,是立党的精神支柱。党内政治文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彰显党的性质、宗旨,蕴含党的目标、追求,表明党的历史、传统,折射党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党内政治文化本身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表达,更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和独特标识。 

党内政治文化是评价政党形象的尺度。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程度,体现了政党文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党形象。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主要依据党内政治文化来评价;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主要来自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可。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人民群众评价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尺度和标准。 

党内政治文化是塑造政党形象的着力点。党内政治文化既然表达政党形象,也是人民群众评价政党形象的尺度,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塑造、优化政党形象,应从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开始。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固本工程、奠基工程,是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纪律优势充分发挥的有效载体,对于政党形象塑造具有长远意义。 

 

党内政治文化作用于社会文化发展 

社会文化是指为大众所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社会风貌和精神气象。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党员干部,展现的是先进文化;社会文化的主体是大众,展现的是大众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既有别于社会文化,又作用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净化作用。 

党内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凝聚力和吸引力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党内政治文化既是党员干部认同的文化,也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党内政治文化一经形成和传播,对社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价值取向,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具体内涵,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坐标。 

党内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党员干部生活在大众之中,党员干部认同、践行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既彰显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示范,将对大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如党内政治文化建构过程中,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此,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社会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示范。 

党内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匡正作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传播技术革命和大众文化欣赏、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产生了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现象。党内政治文化凭借其先进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可匡正负面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现象,引导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改造。 

总之,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运行之基、生存之本,并关系社会文化的发展。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 

(作者: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刊载于《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5日第16版

链接地址:http://news.gmw.cn/2017-09/15/content_26177117.htm

 

作者/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