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南方都市报》A11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师的教学要能让学生‘’‘解渴’”

2017-09-11 20:11:04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立德树人,何以立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珠江学者、“全国师德楷模”、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明,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金龙,听听他们的教育故事。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感言:教师应该用理论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在学生们眼中,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是个简单质朴接地气的人。他会泡壶清茶,和学生侃侃而谈,言谈间直奔主题、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这位长江学者始终把“师德”放在当好一名教师各项要求的首位,“德高为师,高校老师是社会的精英,不仅仅是教育培养学生,更应该对全社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教师要有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的内涵很丰富,陈金龙说,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要承担本科、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开展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

从教三十年,陈金龙丝毫不显疲惫,各类成果丰硕。“我觉得自己身在教师岗位,应该担负应有的责任,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使我保持教学、研究的热情,促使我不断前行。”2016年4月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16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陈金龙入选特聘教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仅有二人入选。除此之外,他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多部,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陈金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培养更多的学生,影响到社会更多的人。“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

 

科研与教学两者相辅相成

作为高校教师,传授知识是天职。在完成大量科研任务的同时,陈金龙一直坚持教学,目前还担任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我的研究成果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帮助我选择研究的突破口。”

在陈金龙的课堂上,他从来不怕学生跟他“争论”。“学生有不同观点是好事,说明他的注意力在跟着你走,他有相关的课外阅读,尽管他掌握的信息有偏差,理解不到位,但总比不阅读为好、不思考为好。”

 

反对“课堂娱乐化”

“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全国都在想办法、出点子,积极探索。”陈金龙说,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和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这方面,陈金龙的理念是,让学生“解渴”远比“形式”重要。“现在不少教师过于关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教学内容的创新重视不够。”陈金龙说,现代学生视野很开阔,知识面很广,非常关注与他们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老师,更应该围绕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给学生满意的解释。

“教师应该用理论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他看来,“教师的教学要能让学生‘解渴’。”

陈金龙态度鲜明地反对“课堂娱乐化”,“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并不缺少娱乐,缺的是理性的思考,有解释力、说服力的分析,要以理论的魅力吸引学生。”

 

统筹:南都记者梁艳燕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尹来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钟锐钧

报道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09/11/content_69468.htm

作者/通讯员:贺蓓 尹来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